【摘 要】
: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归纳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探讨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86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大数据库用于疗RA的中药,应用SPSS Modeler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归纳用药特点.结果:共检索出治疗RA的中药方有384首,统计得出205味中药.频数分析显示治疗RA的中药中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
【机 构】
: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归纳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探讨用药规律.
方法:计算机检索1986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大数据库用于疗RA的中药,应用SPSS Modeler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归纳用药特点.
结果:共检索出治疗RA的中药方有384首,统计得出205味中药.频数分析显示治疗RA的中药中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桂枝、川乌、威灵仙、独活、牛膝、黄芪、川芎等:将高频药物按功效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及温里药等,聚类分析显示了药物的归类情况,指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结论: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治疗RA中药方中祛风湿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虫类药物、藤类药物、有毒药物的使用也是处方中的一大特点.表明以祛风湿为主,补虚、活血化瘀为辅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使用虫类药物、藤类药物、有毒药物是其重要的增效配伍.
其他文献
中药外用制剂有悠久的历史,其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味药到复方,从物理促透到化学促透,从实践到理论升华的演变过程.本文对历代医学著作中的促透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各种方法尤其是化学促透的现代机理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及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综述了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结构特点、常见载体材料、制备及表征,重点对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做了归纳总结,分析其作为经皮给药药物载体的优势、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取样技术,能够实现在体、原位取样,在线联合HPLC,HPLC-MS等分析技术,可实时、在线监测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的动态变化.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回收率的校正方法及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微透析技术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应用,表明微透析技术在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中具有广阔前景.
中药透皮给药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这些研究成果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开发和研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是通过对中药经皮给药传统认识和现代研究进行概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借鉴.
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近10年来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包括传统的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制剂减毒到现代的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等,以期为雷公藤减毒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其临床有效应用.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新型给药系统.介绍了SLN作为一些药理作用明确的中药活性成分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水飞蓟、雷公藤、紫杉醇、鬼臼毒素、槲皮素等成分,并提出了当前SLN应用于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纳米中药的应用前景.
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而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查阅近期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中药外治法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为中药外治癌性疼痛提供参考.
膜分离技术是近年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传统中药生产中呈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膜分离技术是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与制药水平,剂型改造,提高疗效、降低能耗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中国中药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现代
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可以克服传统制剂的诸多缺点.近年米纳米粒的研究较多,其运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分类及其在滴眼液中使用的药动学和安全性研究,以期为滴眼液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微针给药是一种具有微米尺度的经皮给药技术,具有给药效率高、无痛、患者顺应性强、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微针的制作材料有硅、金属、聚合物等;微针给药在大分子给药、痤疮、美容行业等应用广泛,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如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