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比较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低年级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特点,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经过初编、试填、相关专家修正补充后确定《大学生营养KAP调查问卷》。其中,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各15小题,全部为单选题。利用问卷星对某省内1097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体育专业181名,非体育专业916名;男生465名,女生632名;大一726人,大二371人;平均年龄20.46±0.67岁。在统计分析营养K-A-P问卷时对每小题进行赋值。营养知识每小题答对得5分,答错得0分,满分75分;营养态度每小题有3个选项,依据各选项的积极性分别赋值1、3、5分,满分75分;饮食行为每小题有5个选项,依据各选项的合理性分别赋值1-5分,满分75分。最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T检验。研究结果:1.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低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调查结果在满分75分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44.53±10.77,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得分(47.33±10.79)(P<0.01);体育专业男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男生(P<0.05)。可见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均偏低,尤其是体育专业男生得分更低。不管是体育专业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除在"下列哪些食物含维生素C较多""下列哪项疾病是因缺碘引起的"等少数几个问题中的答题正确率较高外,大多数问题中的答题正确率并不高,在"运动补水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运动员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总能量的多少"等几个问题中的答题正确率甚至很低。可见大学生对于较浅显的、科普性的营养知识掌握较好,而对于较为深入的营养知识和运动营养知识掌握较差。体育专业学生除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有几层"和"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多少克"两个题目中的答题正确率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外,其余题目的答题正确率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部分题目的答题正确率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低年级大学生营养态度调查结果在满分75分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学生营养态度得分为69.64±7.23,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62.47±11.01)(P<0.01);体育专业男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P<0.01);体育专业女生得分也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P<0.01)。可见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营养态度得分均较高,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不管是体育专业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在所有题目中得分均超过中位数3,尤其是在"您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来说重要吗""为了运动成绩的提高,您是否愿意改变饮食习惯"等题目中得分更高。并且所有题目中体育专业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并且绝大部分题目得分的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低年级大学生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在满分75分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学生饮食行为得分为53.37±7.48,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得分(50.75±6.84)(P<0.01);体育专业男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可见体育专业学生饮食行为得分一般,而非体育专业学生饮食行为得分偏低。从各小题的得分来看,不论是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在"您每月饮酒的次数""运动后您非常注重补水"题目中得分较高,而在"您每周食用奶类的次数"等题目得分较低。专业差异性比较发现,仅在少数题目中体育专业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多数题目中体育专业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并且部分题目得分的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各小题的选择比例分析结果也显示了类似情况。可见,部分大学生(包括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还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一是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是喝奶、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较少;二是膳食制度有待改善,主要表现是部分学生有不吃早餐、晚餐吃的较多或爱吃夜宵的习惯;三是饮食没有充分考虑饮食对运动的影响。另外,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还存在喝酒的习惯。研究结论:1)大学生的营养知识薄弱,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更是如此。2)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较为积极端正,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更是如此。3)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为: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膳食制度有待改善以及饮食没有充分考虑饮食对运动的影响。4)体育专业学生的饮食行为总体好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但也有一些饮食行为(如饮酒)不如非体育专业学生。建议:针对大学生营养态度端正积极,营养知识薄弱,并且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等情况,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对体育专业学生干预重点是提升营养认知,而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干预重点是促进营养知识向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