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自组装和还原化学,设计和制备出不同核-壳比的纳米复合颗粒-金纳米壳球体.研究表明:随核和壳相对大小的改变,金纳米壳的等离激元共振频率系统地变化,且其共振吸收峰可调至光谱的近红外区,这使得其在基于表面等离共振原理的生物传感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机 构】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吴健雄实验室,南京,21009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自组装和还原化学,设计和制备出不同核-壳比的纳米复合颗粒-金纳米壳球体.研究表明:随核和壳相对大小的改变,金纳米壳的等离激元共振频率系统地变化,且其共振吸收峰可调至光谱的近红外区,这使得其在基于表面等离共振原理的生物传感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用对特定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的有机荧光物质与中孔SBA-15形成有机-无机杂化传感器材料。本文选择中孔材料SBA-15,是因其非常适合做有机配体的基体材料,首先它是由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无机物,具有很高的水热稳定性,在水及有机溶液中有极好的透光性,同时它具有较大的规整孔道结构(5-30nm),高比表面积和较厚的孔壁可以容纳大量荧光物质分子,使其不会二聚甚至多聚,
纳米粒子作为光学探针应用于分析化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半导体纳米发光量子点和具有光学活性的贵金属纳米粒子.但这些纳米粒子必须通过有机分子在其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才能用作探针;修饰步骤比较复杂,荧光量子点种类少,这些方面限制了它们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荧光有机分子具有丰富的种类,而且其本身带有功能基团,不需要通过功能化修饰就可以直接应用生物分子的标记,因此,制备有机纳米粒
自旋标记荧光方法相对于电子自旋共振(ESR)有着简单、方便的优势,已成功用于生物体内的活性自由基的检测.自旋标记荧光探针用于某些氧化还原物种的研究也已受到人们关注.铁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是构成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及多种活性酶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二价铁能运输和贮存氧而三价铁却不能.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和药物中,二价铁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因此对二价铁的分析测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二
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生长与分化、钙调节、细胞凋亡等都密切与细胞内的pH相关,由于细胞的大小在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测量细胞内的pH变化需要发展小型的传感器,发展非侵入式的、高灵敏、准确、实时的检测方法是对传感器发展的新要求.
本文将Meso-5,10,15,20-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TMOPP)制成聚氯乙烯(PVC)敏感膜,研究了该敏感膜与铅的反应,试验表明该敏感膜与铅离子能形成不发荧光的稳定络合物.由此制成了测定铅离子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中铅含量的测定,其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一致.
单本文报道一种基于三价铕配合物的新型单线态氧(1O2)特异性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在1O2测定中的应用.由于该探针俘获1O2后可发出具有超长荧光寿命的3价铕离子特征荧光,可用于百微秒级的时间分辨荧光测定,在生物系统1O2的测定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阐明质粒DNA是如何进入完整酵母不仅对于优化酵母转化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细胞尤其是真核细胞摄取大分子的过程的理解和真核生物的水平基因转移机理的理解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荧光示踪技术,采用流式细胞仪考察了完整酵母中Li+、PEG对D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以及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阐述Li+和PEG在完整酵母转化中的作用,采用FM,AFM和SEM以及通过考察酵母转化效率的变化,对Li
利用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段-聚丙烯酸(PS-b-PAA)直接修饰在电极表面自组装成多孔膜,制成铂纳米阵列电极,并通过控制成膜溶液浓度及成膜温度条件等可以制得孔径大小及孔间距各不同的阵列电极,通过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图及交流阻抗分析表征了该阵列电极的伏安和阻抗特性.
聚苯乙烯(PPV)类聚合物作为电子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1-3、光发射二极管4,5和集成电路6,7等方面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利用分析物对聚苯乙烯(PPV)衍生物及聚噻吩(Polythiophene)衍生物的荧光猝灭特性,有人设计出了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化学传感器,它们能快速及时地检测亲和素8、脱氧核糖核酸(DNA)9-14及硝基苯类爆炸物如TNT等15.与单个荧光分子相比,聚合物荧光猝灭的灵敏
本文研究了基于交联共聚技术的多孔塑料光纤化学传感器.实验通过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DGDA)的交联共聚,利用多功能聚合高分子材料研究新型多孔塑料光纤探头,解决光敏指示剂的负载问题,将光敏指示剂共价交联在聚合高分子材料中,克服指示剂的泄漏,提高光纤探头的的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