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成虫群体生活习性及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外化蛹羽化试验、室内饲养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果园5年定点诱测、定位定时捡拾落地蛆果剖查。结果:①野外羽化试验观察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可见各个器官的明显分节,头部有两个小黑点,在湿度适宜时,成虫腹部末端蛹壳脱落,个体依足倒退出爬至土面,留下具有两个小黑点的蛹壳;羽化出土需有效积温459.22℃,羽化始期与寄主座果期契合,不同时期捡、摘的蛆果化蛹羽化出土始期对比没有明显区别。雌、雄成虫同时羽化出土,历期长短相近,其数量比接近1:1,雄虫数量略多于雌虫,雄虫羽化动态有一个高峰,雌虫羽化动态有1小高峰和2个主高峰,主高峰位于雄虫羽化高峰两侧,雌虫主高峰过后每日出土虫量大于雄虫每日出土虫量;埋于10~15cm的蛹,土壤湿度相对稳定适宜,羽化历期集中需20~22天,羽化动态近似为"∧"形图,5cm、20cm土层温度、湿度变化大,历期拉长达35天、33天,羽化动态近似倒"f"形图。②定点诱测成虫的取食,对甜、酸、香味有趋性,对浓香型酒(38~45度)、生物制剂阿维菌素等具特殊气味的物质有极强烈的趋性;同寄主不同海拔诱测始见期相同,在有效积温满足时,湿度是羽化出土早迟的主要因素;拟合诱测始见期海拔变化100m,相差5~7天,诱测始见期距羽化出土始期7~10天,距产卵始期20~25天。③羽化饲养观察刚出土表的成虫暂停并抖摆躯体,然后缓慢匍匐爬行,观察产卵管1~2mm,翅伏于体背,个体间寻找隐蔽场所的行为极不整齐,或暂停湿润的土表、草木等枝叶上取食水份或营养,或几小时没有寻找到隐蔽场所或逃离时要做好预备飞行姿势后能飞行5m左右寻找隐蔽场所。羽化后1~3天以补充水分为主、活动以匍匐爬行,范围狭窄,摄取临近水分或食源后不群居隐藏;4~6天翅开始平展于体躯两侧,以取食补充营养为主,成虫群体仍不群居,当取食同一食源时可短暂聚集后又匍匐爬行回原处栖息,受大剂量水滴喷洒易受伤掉落死亡;7~10天伸足立翅期(足伸高透风透光,翅立于体背中央),开始短距离飞行寻找食源,对反差光源、动感物敏感;11~14天取食补充营养有所增加,雄虫短暂抱握雌虫的行为多;15~20天取食迅速增加,雌虫短暂抱握雄虫的行为多;第25天左右雌成虫在气温25℃条件下性成熟,雄成虫性成熟需20天左右,性成熟前5天多数个体取食补充营养迅速增加。成虫诱导取食具有量少、临近、无特殊选择特性,喜爱附着的液体颗粒食源。第20天用黄、蓝绿、红三种颜色的诱集器在网内盛蜂蜜观察,蓝绿色诱集器的内、外壁的诱虫效果最好,黄色诱集器次之,不盛诱剂时,黄色诱集器最好,蓝绿色最差。在无反差光源的环境中饲养非常平静,有反差光源时表现强烈趋性;多数个体取食量增加后,个体腹部易感染变黑褐死亡。野外观察,成虫的行为取食特性与室内饲养观察结果一致,活动取食多在果园与临近的杂木林之间往返飞行,但对反差光源、动感物的反应更为强烈;羽化后20天左右有一短期聚集在半荫半光的环境中寻爱配偶,但不取食,随后分散离去。成虫在低温条件下活动不频繁,25~30℃活动频繁,超过30℃表现出趋避行为。④卵、幼虫在果内发育受环境因素干扰小,定点剖查落地蛆果内幼虫的发育进度,观察晚熟柑橘大实蝇成虫群体在野外的产卵是分散的,产卵始期与寄主稳果期契合,产卵规律以1龄幼虫的发育进度分,每一时段30天左右,以每果中着卵量的多少分,第一产卵时段长达50天,每果产卵量最多,第二、第三产卵时段分别为15~20天,每果产卵量较少,中熟品种纽荷尔上产卵只有2个时段。成虫群体在柑橘果园活动历期长达110~120天,中熟品种纽荷尔园内活动历期90天左右,晚熟柑橘园内活动历期推迟15天。成虫产卵对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果实的大小、位置有极强的选择性与排异性,同一果子内一般只产一次卵,极少产两次卵的,对w墨可特不产卵为害;对果园不同方位为害调查表明,产卵不仅具有边行优势,其产卵的量也差异大;成虫的产卵对品种及果子的甜、酸、香味有极强的趋性,果子果壳的厚薄、组织紧密与纤维化程度对产卵孔数、产卵量及果内幼虫的成活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成虫取食补充营养的多寡、气温的高低也是影响产卵的重要因素。成虫的迁移是以果园为依附,交配、产卵为源动力近距离逐级扩散的行为。拟合蛆果内幼虫的发育动态与成虫群体试验羽化动态、诱剂诱测发生动态一致。成虫群体羽化、取食、交配、产卵行为受温、湿度,寄主,虫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山区、丘陵土壤湿度不稳定,历期变幅极大,在防控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