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卖场空间展示采光的艺术运用

来源 :第二届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他们的消费水平.各大商业中心拔地而起,橱窗商业卖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这些商业模式成为现代消费水平最为代表性的商业活动空间,也是众多品牌文化最为常用的商业模式.商场的灯光氛围营造决定着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选择,从而创造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灯光的艺术性选择伴随着商品的品牌、风格、材质、色彩来进行搭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2013年2月28日-3月1日(过程Ⅰ)与2015年2月16日-17日(过程Ⅱ)高低空及地面形势场及要素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暴雪强度和落区取决于系统移动速度和移动路线.过程(Ⅰ)主要是受高空低涡和蒙古气旋共同槽影响,配合急流和锋区;过程(Ⅱ)受高空低涡和华北倒槽共同影响,配合低空南风和东南风水汽输送.两场暴雪过程均具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充沛的水汽条件,前期暖湿空气导致的升温提供了
总结多年来设计人员对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质疑较多的内容,针对相关人员提出的部分修改建议进行探讨,提出个人对GB 50057-2010相关条款的理解,旨在减少应用过程中防雷设计和审核的矛盾,以期达成对标准认识上的共识,最终产生科学、合理、安全的设计文件.分析认为:间隔距离与等电位连接同等重要,从综合防雷体系上来看,二者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标准第4.2.2条规定的引下线间
设施农业因其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与传统农业相比,虽然设施农业受外界气象变化的影响有所降低,但却无法完全摆脱各类气象灾害的影响与制约.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许气象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气象部门开展设施农业的服务非常必要.气象服务设施农业必须从监测、预报、服务着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益,加强对气象科技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的
文章选取了2015年通化市夏季三次雷电过程,分别从天气形势、不稳定指标和雷达回波分析着手,并选取另一次不同天气形势影响下的雷电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午闻雷的两次天气过程都形成了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且在近地层均形成了不稳定层结,三次雷电天气过程中有相似点,但是其热力条件、层结不稳定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6月份三次个例说明了当△T850-500温度超过25℃时,体现了强的热力不稳定特征,较有利
为了探明夏季长白山地区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长白山山区不同海拔选择6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自动站和2个国家级自动站,经过对比分析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该山区夏季平均气温为7.6℃ ~ 19.2℃,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其递减率为每百米-0.59℃,与理论值基本相吻合;7~8月累计降雨量为318.1~ 652.4mm,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其递增式为y=0.1145x+246.77(R2 =
"设计经济学"开辟了系统研究设计诸专业和经济关系的新领域."设计经济学"阐述了设计经济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建立设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所依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阐明了设计经济学对政府管理意识和设计以及设计产品生产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地介绍了设计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探索了设计诸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和经济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地解释设计诸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价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建筑装饰艺术无疑是出现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甚至影响了人类以后所有的艺术门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具有特殊的价值.而天津小洋楼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东、西两种文化孕育而生的一种特殊的建筑艺术.本文主要通过对天津小洋楼建筑的物质性和人文层面展开深层次挖掘,通过代表性案例对这种发展过程加以专业视角的诠释;同时分析建筑装饰艺术
信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不同文化的互相融合与交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接近趋同,展示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段趋同现象也十分普遍,地域文化元素对于展示设计表现的重要性,保持地域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并对其进行创新和再造,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地域文化标志性元素体系是展示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标识,其往往成为吸引和引导使用者思维趋向、烘托展示氛围、辅助观展人群对展品进行有效解读的最有效手段,标志性
本文以高校"室内陈设与配饰"的实践课题设计教学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研与实践结合的产学研发展,重视特色教学,提出了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的思考.
新型的侗族社区乡建模式随着主体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一定的设计难度,设计方法论在此类项目中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关注,设计前期对设计对象的设计分析成为其中重要的铺垫环节.以铜关五百地方的侗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统歌会为例,那儿的人们就是靠着这样的网络不仅把全聚居区的人们都团结在一起,而且也使他们和其他聚居区的人们连成了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