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增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碘浓度及能谱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收集行颈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取淋巴结标本再次进行双能量CT扫描并定位标记,与术前扫描图像上淋巴结对应.扫描图像数据经双能后处理软件得到碘图及能谱曲线,比较动静脉期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NIC)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碘图形态学(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短长径之比、强化方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共有原发灶39个(多个测量较大病灶),得到病理证实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73枚(最大径>5mm且符合定位),其中转移性淋巴结5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2枚.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动脉期NIC分别为0.75士0.13、0.73士0.24、0.58士0.31,临界值为:0.63时,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69.3%;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86士0.34、0.84士0.32、0.42士0.20,临界值为:0.56时,敏感度为64.2%,特异度为61.7%;碘含量、NIC及能谱曲线斜率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病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NIC、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碘图形态学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Kappa=0.712,0.643),三者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敏感度79.3%,特异度77.4%. 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含量、NIC及能谱曲线斜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三者联合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耳部疾病诊断中的各自特点. 方法:对26例疑是耳部疾病患者行MSCT及MRI扫描,使用GEsigna1.5T HDxt及GEsigna3.0T HDxt磁共振扫描机,轴位T1、轴位及冠状位T2、三维Fieasta ;GE128层MSCT,层厚1.25mm、管电压140KV、管电流430mA;图像重建使用GEADW4.4工作站.利用图像重建技
目的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心脏右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 材料和方法 首先给被检者进行胸部CT平扫,在平扫的图像中选择升主动脉开口处图像,将图像中的主动脉开口处用一个圆标记.给被检者注射对比剂,当升主动脉开口处CT值大于100HU,立即按下按钮进行CT扫描. 结果 34例右冠状动脉增强CT扫描.显示右冠状动脉的满意程度为100%.升主动脉平均CT值为299. 结论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右冠状动脉CT增强
咽喉部空间狭小,解剖复杂,重要功能结构毗邻,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提出挑战。尽管起源于上皮组织的鳞状细胞癌为咽喉部最常见恶性肿瘤,但其他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鉴别仍然非常重要。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软组织肉瘤等咽喉部肿瘤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且与常见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治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熟悉咽喉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决策制定十分必要。
目的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 材料和方法 首先给被检者进行胸部CT平扫,在平扫的图像中选择升主动脉开口处图像,将图像中的主动脉开口处用一个圆标记.给被检者注射对比剂,当升主动脉开口处CT值大于100HU,立即按下按钮进行CT扫描. 结果 45例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显示胸部动脉的满意程度为100%.升主动脉平均CT值为301. 结论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扫描时
目的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肺动脉期CT增强扫描. 材料和方法 首先给被检者进行胸部CT平扫,在平扫的图像中选择升主动脉开口处图像,将图像中的主动脉开口处用一个圆标记.给被检者注射对比剂,当升主动脉开口处CT值大于100HU,立即按下按钮进行CT扫描. 结果 45例肺动脉期CT增强扫描.显示肺动脉的满意程度为100%.升主动脉平均CT值为277. 结论 采用峰值跟踪法进行肺CT增强扫描,扫描时间更准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术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17G同轴套管活检针系统对胸部占位40例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 结果:对40例患者的41处病灶行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27例,炎症8例,结核1例,血管瘤1例,胸腺瘤2例,转移瘤1例,未能做出诊断者1例;诊断准确率为97.5%.术后并发少量气胸15例,并发少量肺出血12例,痰中带血3例. 结论:CT引导下
目的:探讨神经sunderland I-IV级张力性神经损伤ADC值、FA值随时间变化和与预后间的关系,通过DTI定量分析早期、无创性判断神经受损周围神经的sunderland病理分级并预测神经再生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56只兔子,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14只.随机选择兔一侧后肢作为处理侧,以对侧后肢为假手术侧.将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静脉麻醉,于处理侧后肢大腿后方切开皮肤,
目的 探讨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自于心内科、消化科、急诊科、骨科、老年病科等非介入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来源于非介入病房53名)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考核. 结果 培训后学员考核成绩的最低分、最高分与平均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各参数值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脑胶质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瘤18例,低级别胶质瘤16例.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及DKI扫描.将受试者原始数据导入到DKE软件进行后处理,生成MK、AK、RK、MD、FA图,利用MRIcron软件对感兴趣区进行测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目的: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指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使脊髓受到牵拉,脊髓圆锥低位,从而造成脊髓出现缺血、缺氧、神经组织改变等病理变化,临床上以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损害为主的症候群.目前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是常规磁共振扫描,但常规磁共振仅能判断脊髓圆锥是否低位,对脊髓损伤程度及范围无法准确判断.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