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完成课程目标、实现培养目的的基本场所,是在学校教学计划指导下、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课程的场所。或者由学习者自主选择、期望达到自身知识增长、思想和技能有所提高的场所。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科要求、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设想和谋划、安排和行动。包含对人员调遣管理、物质素材使用、信息呈现方式选择、时间节奏调控、恰当授课场所和空间选择等。传统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主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强调按照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授课,忽视学生具体面临专业发展所遇的新情况、新问题,更缺乏对学生健康、全面、平衡发展的人性关注、缺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新观点提出重建课堂教学,既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课堂形式复杂多样,分类标准不同会有不同课堂。本研究主要涉及高等师范院校、在学校教学计划指导下、安排专任教师的、组织学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课堂,包括校内课堂和野外实践实习、社会调查课堂,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进行探讨与实践。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为了更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是学习者主动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是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实践。通过三种对话实现,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意义,结构人际关系,形成自身内心世界的意志、思考和情感。从这三种状态来认识学习—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的"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的"伦理性实践",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教学、学习科学、课程课堂研究中,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全面、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本已经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因此无论课堂发生怎样的变化,始终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全面、平衡、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统筹人的发展与学校培养目标、人的长远需要与当下学科任务的关系、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地理专业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策略的方案和措施,实践证明,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师生欢迎。有理由向同类院校介绍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