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普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

来源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的诞生一般都依赖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基础,所以设计跟文化发展是离不开、相辅相成的.在如今这个各学科门类相互交融的大社会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渡普艺术的发展起源、特点、杰出人物等基本信息的研究,探讨了波普艺术发展对设计领域的影响,并进一步重点研究分析了波普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在本文最后又对相关优秀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艺术是跨界的,对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做设计时可以主动从艺术的角度获取相关设计思路与依据.
其他文献
城市的地域特征大多来自于视觉形象的传递和城市文化.在视觉形象中,色彩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城市色彩作为城市设计中的一种特殊规划,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气质面貌和特征,城市色彩也能给城市带来新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特征.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的发展比较早,但并非所有城市都经历过合理的城市色彩研究,这主要取决于现有的区位和经济地位.城市色彩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张家口作为冬奥城市却迟迟没有推行
为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天津市展开新一轮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颁布实施天津市乡村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修订)(2017),其中一般村庄规划作为本轮规划编制的重点,提出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对村庄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整治.然而在参与一般村庄规划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多重困难,本文分别从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程序困境、规划方案的行动困境、规划实施的反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凸显,人们也逐步意识到“碧水蓝天”的重要性.打造绿色建筑群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建筑立体绿化因其特有的生态效应,对城市热岛现象的改善能力,成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建筑立体绿化基本类型及设计方法,阐述其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发展与作用,充分展现绿色建筑在城市低碳生态建设过程中扮演的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个由社会现实所引发的思考,十九大中习总书记已经清楚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从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这对社会各阶层人们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有所求,城市这个以人为本的系统,就应该有所回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城市建设上也应该发生转变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
《茉莉花》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民歌.它从扬州民歌到成为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的歌曲,经历了采风、改编和再创作.中国古城众多、历史悠久,值得一提的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同音乐一样,古城也经历了一番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改造,才从原始状态中脱胎换骨.从对“原稿原片”的再创造中,可以看出音乐和建筑的相通点.本文从起源出发,通过阐释二者的发展、影响和改编(或改造)的过程,得出民歌与古城的相
随着现代生活商业模式的变化,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物流运输车让原本就拥堵不堪的路面交通雪上加霜.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智慧新城,结合地下交通与地下管廊快速发展的契机,从阐释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入手,分析了研发地下物流系统的动因,总结了国内外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动态,希望可以为中国进行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能够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本文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乌兰街街道更新改造设计为例,聚焦于内蒙古地区的城市街道更新问题,发掘地区的地域性和蒙古族民族特色,探索与本地文化相适宜的改造策略与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城市改造设计中更好的表达新时代所赋予的地方文化特征和建筑特色,对进一步研究城市街道空间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做到将现代技术与地域符号相结合,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随着城市规划由增量增长转变为存量细化,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中那些尚未利用开发的空间需要重新审视,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剩余用地的一部分,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桥下剩余空间利用现状及空间特性进行分析,探究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模式,为中国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利用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共享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新城市议程中亦明确提出未来城市的道路:人人共享城市.回归以人为本的城市,共享性是城市公共空间和人关联的基本关键词,也是新时代下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本文力图在明确城市公共空间定义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内涵,并以天津市民园广场为例,分析如何将共享性落实在实体空间建设中去,以阐释共享性在公共空间上的表达路径.最后从公共空间的表达路径入手提出
随着现代城市的用水紧缺与雨水收集的脱节,雨水收集成了大学校园的研究热点.针对趋同的大学校园景观,作者通过竞赛的一等奖设计作品,从场地分析、设计理念、一体化协同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雨水花园与校园景观艺术一体化协同设计方法,探究具有复合功能的历史校园景观设计方法,使得大学校园在景观艺术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生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