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城市走廊发展路径优化研究--以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出现行政区各自为政现象,行政区划壁垒成为阻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城市走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建设城市走廊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打破城市行政区划壁垒和促进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如何充分把握城市走廊的内涵和特征,促进城市走廊优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挖掘城市走廊的基本内涵,总结了城市走廊具有廊道空间特征、交通运输特征、空间组织特征、要素流动特征四大特征,归纳了城市走廊具有多元的交通设施、有影响力的增长极、高效的要素流动、统一的管理平台四大构成要素,提出了管理体制创新、区域发展联动、分阶段实施三大发展路径,并以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为实证案例,以期为同类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乡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处风景名胜区内的乡村,因其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因素多重叠加,较强的保护性管控难以将优越的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支撑条件,致使村民增收困难,经济较为落后,乡村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规划乡村空间管控现状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彭祖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践,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发展的动力分析,梳理当前风景名胜区管控和乡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术界主要将城市中历史较为久远、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特定的地域风俗文化区域作为城市旧城范围,从地块层面对其研究较少.研究结合多源数据,首先制定旧城判别标准,识别旧城范围并划分建设年代;其次,构建街道-社区-地块多层次指标体系,从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活力多角度对旧城地块进行评价.最终将研究结果上溯到社区层面,对武汉市主城区440个社区旧城更新提供量化依据.
古城墙作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对研究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城市建设破坏、管理不当、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原因古城墙保护状况不甚理想.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古城城墙保护复建案例,总结国内古城城墙保护复建模式,依据文献研究与实际工作,提出影响城墙保护复建模式的现代城市空间因素——土地、交通、文化旅游等,结合GIS空间分析,通过多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通过分析各因子条件下的城墙保护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城市2001―2018年城市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计算创新网络的中心度,通过凝聚子群法确定城市集群,对城市群创新网络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多层次量化测度.其次,借助网络空间状态表征指标计算熵值,运用最优分割法探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该网络系统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阶段划分点.总结而言:(1)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群创新网络已经
少数民族棚户区的改造与更新不仅仅要关注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更应该从社会空间视角分析,缩小各群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有效延续其原有的民族风俗与生活方式.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棚户区的特殊性,结合格尔木北四片区的更新实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针对性的从生态承载优先、尊重民族习俗、探索自主营造、完善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片区特色彰显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探究值得借鉴的少数地区棚户区改造路径.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与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位,往往面临着包括经济振兴、社区营造、风貌提升等更为复杂和迫切的更新改造诉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意义并总结其存在的空间特征,通过梳理焦作市耐火材料一厂的发展变迁和现状情况,剖析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最频繁发生的场所.街道设计导则是专注于街道空间的城市设计导则,其编制对于交通性和公共空间属性的凸显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和国内各地区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动态及国内部分城市设计导则发展趋势.然后选取国内外多个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在编制背景、导则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其中倡导的价值取向,为后续各城市的街道空间设计及街道设计导则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进入重要的转型期,从"产品供给导向"的消费社会向"消费者需求导向"的新兴消费社会过渡.对于县城而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消费者,其"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需求"三要素推动者城乡新消费的崛起,并从需求端直接驱动消费载体的变革.县城中心作为县域消费集聚地,为顺应新消费时代的特征与消费趋向,在中心业态的构成与载体构建方面均需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与优化,以便有效地承
商业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购物消费与户外休闲娱乐的重要城市空间,提升空间活力和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气候环境无法改变的条件下,调节微气候可以提升建成环境的舒适度.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商业公共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特征、室外热舒适评价与空间使用需求进行秋冬两个季节的调查,发现在促进居民活动与提升微气候舒适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空间环境品质下降、商业活动开展不足、活动空间组织单调、季节特色景
珠江—西江是中国第二大内河航运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批复之日起,中国华南地区打破了单一行政区划发展的僵局,启动了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广西作为珠西经济带的主要发展区域,占西江干流流域的87%.然而,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国的省域经济发展中仍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如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支点,广西怎样将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激发出来,如何快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珠西经济带开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