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长沙盆地粗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南部发生了以高钾钙碱性长英质岩浆为主体的火山。侵入活动。近年来,在丽水-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的石溪盆地和三百山盆地发现了碱性系列粗面岩、盛源盆地发现了碱性系列安粗岩,分别构成了东乡-广丰-三南。寻乌两条近EW向展布的以高钾钙碱性英安岩-流纹岩和碱性粗面岩-安粗岩组合为特征的火山岩带。同时,笔者注意到,在三南.寻乌火山岩带东部大长沙盆地的上别、阁前、虎头一带也出露有粗面岩,本文通过对广东大长沙盆地粗面岩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其他文献
@@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一系列晚中生代的火山盆地,包括庐枞、宁芜、溧水、怀宁等。几个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相似,为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类似岛弧特征的元素蛛网分布型式,富钾,Sr-Nd-Pb同位素也表现为富集地幔的特征。这种类似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往往有多解性,因此,这些火山岩在成因上,尤其是物源上,一直广受争议。但认识这些火山岩的成因对了解扬子地块乃至整个华南岩石圈的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碎屑锆石作为一种年代学记时计和地球化学示踪剂,在追踪沉积物物源区并进行古地理重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全岩地球化学数据的缺乏,利用传统的全岩地球化学方法不能对碎屑锆石物源区的构造岩浆性质进行约束。碎屑锆石主要来自花岗岩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的主要造岩矿物成分记录了不同的岩浆源区性质、岩浆作用过程和构造环境等信息,这些信息也必将记录在来源于同一岩浆体系的重要副矿物成分中。因此,如果能够
@@自从Langmuir et al.(1992)提出地幔熔融柱模型以来,岩浆产生过程造成的火成岩多样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岩浆起源于源区岩石的部分熔融,这一过程始于源区岩石的物理状态达到其固相线位置。因此,在源区物质组成确定的条件下,岩浆起源的端元控制因素是温度、压力和挥发分(罗照华等,2007)。理论上,由于熔浆的密度通常小于源区岩石,不管是哪一种因素导致的部分熔融,发生部分熔
@@华南地区基性岩墙的发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浙西北出露的基性岩墙进行系统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来了解本区岩墙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讨论华南板块晚中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以及地壳拉张的时空格局,恢复华南古构造格局与拼贴裂解过程,并为研究华南大陆动力学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造山带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发生之后产生的岩墙群也逐渐引起地质学家的关注,被称为岩基后岩墙群、造山后脉岩组合或造山后双峰式岩墙群。罗照华等认为其形成的深部过程约束为岩石圈拆沉作用。
@@花岗质岩中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蕴含着丰富的壳-幔相互作用信息。对它及寄主岩石进行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揭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有助于了解花岗岩起源、演化及形成机制等地质问题。近年来,广西米场岩体因在其内部和接触带发现了与岩浆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钨钼矿而受到关注。早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86)就发现在米场岩体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条带或团块,但一直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很明显岩
@@赣南柯树岭锡钨矿床自1958年正式投入勘探以来,历经数十年工作,采出锡、钨精矿共约2万吨,已证实为一个中型矿床。前人对该矿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傲了详细描述,并初步分析了矿床成因。本文对采自柯树岭区段钻孔中的新鲜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钻石U-Pb定年,首次获得了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并对花岗岩进行了锆石Hf同位素分析。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出露,明显受尚义一祟礼一赤城深大断裂控制。岩体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5—8Km,面积约350Km2。组成杂岩体的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角闪二长岩、辉石角闪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碱性正长岩、石英碱性正长岩、霓辉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等。其中,碱性正长岩,角闪二长岩为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碱性花岗岩小岩株零星出露于杂岩体的中部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扬子板块、印支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中间地带,长期以来,该区由于包括古老的华夏地块、中新生代构造一岩浆岩带、环西太平洋多金属成矿带以及独特的岩石圈及复杂的地壳结构而引起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十分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出露大量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这一地区的花岗质岩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报导。本文以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姥山、白
@@关于花岗岩复式岩体原地重熔的成岩认识已有较多论。其认识主要如下:(1)花岗岩是原地物质发生原地重熔(熔融)的结果;(2)复式岩体是多次熔融(重熔)所形成的不同期次花岗岩层上界面的凸起部分(即重熔界面MI)在同一空间显露(即现代地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