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大黑汀水源地水生态补偿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技术及管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家口、大黑汀(以下简称潘大)水源地2013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TN和TP,其中TN负荷面源污染占42%,TP负荷网箱养鱼贡献最大占57%.潘大水库氮磷污染物的升高,直接影响到引滦工程的供水安全.为保障供水安全,仅依靠现有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已无法满足需求,亟须建立潘大水源地水生态补偿机制.在分析潘大水源地主要污染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水生态补偿方案,为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机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在不同投加量、初始浓度、pH及温度的条件下,对芴溶液的吸附效果、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铁投加量的增加,芴的去除率升高;增加芴的初始浓度,去除率则相应下降,同时平衡吸附量增加.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铁对芴的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下降;温度为15-35℃时,芴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变化不大;纳米铁对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
为了获得混合菌群利用木糖进行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佳条件,通过批次试验,对中温(35℃)和高温(55℃)下混合菌群利用不同浓度木糖(10~50g/L)厌氧发酵产氢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下系统累积产氢量和最大氢气产率在底物浓度30 g/L时获得,乙醇和乙酸为主要产氢副产物,但继续提高底物浓度会造成系统VFAs的积累与pH下降,不利于木糖代谢产氢;而55℃下累积产氢量和氢气产率随底物浓度升高持续增
随着经济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加大,我国排水管渠的总量在近些年快速增长,各城市已形成密布的排水管渠系统.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排水管渠运行管理落后,管渠检测率低,清淤疏通不及时,预防性修复缺失.据统计,管道病害80%以上是长距离裂口病害、短距离裂口病害和局部错口病害.针对这三种病害管道,可分别采用翻转法修复技术、短距离内衬修复技术和局部密封技术.实践证明,以上几项技术可应对绝大多数的病害管道,也获得
根据渔洞水库及其径流区多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单因子指数法、水质类别权重法、超标率法、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及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渔洞水库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渔洞水库整个径流区综合水质处Ⅲ类水平,但有恶化趋势,其主要超标项目为TN、TP、NH3-N及铁;库区综合水质也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物为TN、TP,其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个库区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剧现象;
通过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水中的痕量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采用MRM模式下,在10min内能完成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分析,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117.4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依据1998-2012年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水量、水质资料,计算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水量,分析其水质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污染物通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2年,环太湖河流平均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分别为97.39亿m3和94.60亿m3;环太湖河流带入的氨氮负荷对太湖水质的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入湖污染物通量控制,对环太湖不同巡测段、不同指标的污染物来源和构成进一步深入
针对单一设计流量在纳污能力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在入河污染物量、水质目标浓度和综合降解系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50%、75%、90%非汛期平均流量,75%枯水期平均流量,90%最枯月平均流量)下卫河、卫运河的纳污能力,分析了设计流量对纳污能力的影响,并推荐选取75%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卫河和卫运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设计流量.
根据2014年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成果,运用双因子和全因子评价方式,对昭通市13个考核水功能区进行水质达标评价.结果表明:水功能区双指标评价总体达标率为100%,远大于相关文件规定的69.23%;全指标达标评价总体达标率为69.23%.不达标的4个水功能区分别为:①昭鲁大河鲁甸-昭阳农业、工业用水区,主要超标项目为TP,削减量为39.6t/a;②渔洞水库昭阳饮用、农业用水区,主要超标项目为TN,削减量
以海河流域230个重要水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要求,结合海河流域河流实际、污染物扩散和排污口分布特点,建立一维水质模型,对设计流量、综合降解系数等主要参数进行率定,计算海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并从不同类型水功能区和省市2个层面对污染物入河削减量进行分析,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海河流域特点,结合水资源保护规划相关成果,对海河流域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初步划分.划分3类一级功能区,其中开发区面积13.63万km2,保护区面积11.47万km2,保留区面积6.97万km2;在一级区基础上划分了二级功能区7类共394个,可以为流域地下水管理、保护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