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治理中志愿服务参与危机应对的路径改善

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针对破解中国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公共危机、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深化对风险治理路径的研究,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本文提出应对风险危机治理,既要提升政府治理危机的能力,更需要志愿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与政府形成合作互动的治理模式.现代社会风险治理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动的过程,即政府不仅引导社会,更要依赖于社会、公民以及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与互动.志愿服务有着广泛、平等、有效参与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特点,已在党和政府治理社会,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发展战略大局中凸显出重要的功能.因此,通畅志愿服务参与风险治理渠道,构建与政府协调互动治理风险的路径,有效提高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有利于中国社会风险治理机制的改善和优化.
其他文献
应急管理社会组织建设是应急管理社会化工作的重申之重.目前,南昌市应急管理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主要特点有:搭建组织平台、严格人员招募、内部管理规范、活动成效显著.但南昌市应急管理社会组织也面临来自志愿者个人、组织内部管理及组织外部环境的多方挑战.要通过准确定位社会组织、实现组织管理标准化、法制保障志愿者权益、搭建组织沟通平台等措施,加快推进南昌市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创新.
近年来一些城市老旧小区火灾频发,已成为城市风险应急管理必须研究的难题.特别是随着私家车数量急速攀升,车辆的增长与车位资源严重失衡,一些无处停车和安全意识淡薄的车主,无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晚上尤其严重,已危及老旧小区消防生命线.如何破解,本文以皖南四市老旧小区消防通道建设与改造情况为立足点,采取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就皖南四市老旧小区消防通道建设与改造现状、群众满意度及存在难题等不同视角,深刻剖
本文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针对青岛市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应急体验培训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通过建立应急体验馆的方式开展青岛市应急宣教培训工作的思路,并对体验馆的建设内容以及体验馆PPP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
创新文化是创新创造的沃土.近日,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文化委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和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相关专家参与,侧重科技领域,就我市创新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深入探讨,并就我市创新文化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提高思想认识,把创新文化建设摆在战略位置,引导创新争先,促进创新文化建设细化实化,加强科学普及,夯实崇尚创新的社会基础,遵循创新规律,打造支持
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首先要清楚新常态下对其思想政治引领的新要求以及面临的问题,再从做好党的组织引领、政治理论引领、科学道德引领、科学载体引领、考核评价引领等方面入手,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省级科协是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科协是中国科协首批国家级思想库建设试点单位.本文以重庆市科协推进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为例,从重庆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和新形势下重庆市科协关于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思路及打算两个方面,提出了关于省级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文围绕"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这一主线开展讨论,分析了高校科协的社会属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实践中,长期与其他科技社团共同参与科协活动所逐渐形成;并力图证明高校科协的社会属性在其现实上应该是一切"科协系统"关系的总和.
经济制度、政策法律、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组织制度、人员技术素质、技术设备水平、经济承受力等无疑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的成功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成就的结果.但是,如果政策环境不宽松、创新立法不系统、科技体制不健全、企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落后、融资能力弱、不能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资源,这些不良因素势必将严重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脚步.本文从理论综述入手,在概括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企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国家的贡献是: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但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创新驱动路上,尚面临诸多障碍.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介绍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背景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实践,提出了科协组织在创新体系中的助力主要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促进
以微博、微信以及QQ等为代表的社交化、互动化的微传播方式已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迅猛而全面渗透进青少年的学习娱乐以及社会交际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学习模式、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利用微传播时代的媒介传播特点有效构建和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新媒体,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当前只有因势利导,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科普活动,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跨界融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