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乙脑病毒SA-14-2减毒疫苗株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以及疫苗生产控制病毒的有效代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SA-2减毒株在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疫苗株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以及疫苗生产控制病毒的有效代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SA<,14>-2减毒株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自第7代连续传至第22代,观察早代次病毒(PHKC8代)和高代次病毒(PHKC22代)的全基因组,以及中间代次病毒(PHKC12代和17代)的结构蛋白基因,与基因库乙脑病毒SA<,14>-14-2株(D90195)比较。并对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病毒滴度、蚀斑形态和四个代次病毒(第8、12、17、22代)的小鼠神经系统毒力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PHKC8代与D90195完全一致;而PHKC12代、17代和22代出现单个碱基(第2142或2143位)突变,导致E-389氨基酸改变(D→N),但并不是回复性突变。四个代次病毒的PrM-C区结构蛋白基因均未发生变化。PHKC8、22代病毒的其它核苷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区和3端非编码区;全序列测定结果与D90195比较,仅发现7~8核苷酸不同,导致3~4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3%和99.88%,并且以上突变不存在于明确的相关减毒位点上。四个代次病毒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一致;小鼠脑内的致病力未发生变化,经乳鼠脑内增殖1代后,显示第22代病毒的脑内致病力有所升高;各代病毒免疫小鼠后对P<,3>强毒攻击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结论:SA<,14>-14-2减毒株在PHKC上连续传递l5代仍保持高度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疫苗生产控制病毒传代水平在10代以内更理想安全。
其他文献
政策:宽松鼓励性政策继续,“有保有压”当前宏观经济尽管已经明显复苏,但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稳固,未来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为保证宏观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来带
本文简要分析了纸张收缩率的影响因素,并从GD-4纸的生产实践出发,就如何控制收缩率进行了探索。通过技术工艺摸索调整,选用合适的纤维原料,采用优化的生产工艺,控制纸张横向湿变形
目的:通过延长麻疹生产中感染的基质细胞的培养时间和连续收获病毒,获得麻疹病毒生产的动力学曲线,通过工艺放大的产毒动力学研究,提高病毒产量。 方法:采用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
狂犬病暴露后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配合使用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据报道,国产抗狂犬病血清的F(ab)2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国外产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这两项指标的高低
目的 评价宋元时期消渴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宋元时期综合类方书的消渴证治方剂,采用隐结构结合综合聚类模型,构建消渴证治用药规律的隐树结构图,
为了提高重组LTB的蛋白表达量,该实验将表达宿主BL21(DE3)更换为BL21 Star(DE3)、向培养基中补加终浓度0.5%的葡萄糖、低温培养诱导等方法,使LTB获得较高水平表达,且目的蛋白为可
1969年,美国Gotschlish等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提取脑膜炎球菌的大分子多糖抗原,成功制备荚膜多糖疫苗,证明免疫效果良好.然而,多糖疫苗对婴幼儿的免疫原性较弱,因而人们
目的:抗荧光素抗体免疫磁珠的制备。 方法: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荧光素单克隆抗体;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200对制备的腹水进行纯化;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性粒子;应
目的:建立外周血来源的猴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及鉴定的方法,制备SV40树突状细胞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方法:使用rhGM-CSF扩增猴单核细胞,使用rhIL-4诱导单核细胞
本文叙述了福氏志贺氏菌群3,4诊断血清制备的改进,所得血清可替代原群3,4血清,尤其适用于目前流行的福氏志贺氏2型菌亚型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