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骨质疏松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caore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医养生角度提出预防重于治疗的根本策略,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思想解读养生食疗的部分误区,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科学养生方法,包括调摄精神、合理膳食、适宜运动、合理用药.
其他文献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预防、保健、养生的重要理论思想,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倡导人们重视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未生病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疾病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病情复发."治未病"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崇尚自然的社会理念,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时对中医防治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疗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基础,在常见慢性骨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将"治未病"思想更好的应用于慢性骨病的防治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点为起病隐匿,呈持续性不可逆发展,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则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早期干预早可以显著的降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延缓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时间.笔者根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加重因素,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来指导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现代医学采用的激素替代疗法虽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加了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率.因此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寻找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产褥期是妇女分娩后身体恢复的重要阶段,也是改善女人体质的好时机.本文从中医食疗养护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产褥期产妇的药食要点以及饮食的宜忌.
中医经典理论中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了"治未病"思想,成为后世"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反映了疾病质、量变过程.把握四时、人体阴阳及五脏与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调节阴阳,指导肾衰病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与患者饮食习惯关系密切.采用中西医膳食疗法对肝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肝癌患者应尽量少服用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酗酒、甜食、贝壳类、红肉等,同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如富含维生素C的抗癌蔬菜、水果.饮用咖啡、茶叶、垂盘草饮及中医辨证药膳施用可明显改善肝癌患者的相关症状.
过敏性鼻炎发病广泛,故其治未病意义重大.病皆源于内、外,候俱起于"三因"."三因"之理,治病之则,摄生之要.故笔者从天、地、人三因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之由,以此探析其治未病理念.笔者认为"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先察其地,以明其性"、"先辨其体,以明其质"是为鼻鼽治未病三大要则.更是,人于立天地,协调两极之气,故三因之中,以人为本,顺五运六气、地势水土之变化,则病何患也.
目的:探讨益肾补脾法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氧化应激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81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益肾补脾方加减、厄贝沙坦片,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SOD、Hb、PA、ALB的改变.结果:治疗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6、TNF-α均
骨质疏松症发病广泛,其"治未病"意义重大.生命四时,少、壮、中、老,长、壮、衰、亡,构咸阳气升降这一生命循环,为四季变化之延长.其中,脾土主四时,掌生命终始.生命中期之前,脾土顺阳气之升发,承载筋骨生长,奠定基石,防变于先,生命中期之后,脾土顺阳气潜藏,厚纳以封藏精微,稳固筋骨,缓病之势.故生命四时不同,脾胃所主不一,形成了骨质疏松症独特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笔者认为,儿少发陈,温升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