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Ⅲ)、Cr(Ⅵ)对过氧化氢酶毒性机制初探

来源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氧化氢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铬(Cr)作为重金属类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将有可能影响体内CAT的催化活性,对生物体造成毒害.而不同价态的Cr与CAT的结合机理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毒性效应,故深入探讨不同价态的Cr与CAT的结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研究Cr(Ⅲ)和Cr(Ⅵ)与CAT的相互作用,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Cr(Ⅲ)和Cr(Ⅵ)对CAT毒性机制及差异。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优化固相萃取方法,获得最优的实验条件参数,建立分析水体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和噻虫啉的方法,并利用新建方法对南方典型蔬菜种植区水体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
氨基脲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其残留问题己成为影响中国海域生态环境健康和水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验室内以1、10、100、1000μg/L的氨基脲暴露雌性斑马鱼96h后,其肝脏卵黄原蛋白vtg-1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E2水平显著下降,表明氨基脲具有抗雌激素效应.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一步探索其发挥抗雌激素效应的机制。由于氨基脲不具有与雌二醇相似的化学结构,不能直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中华白海豚是栖息在珠江口等近岸水域的主要顶级捕食者,环境中的微量元素会随着营养等级的增加在其体内蓄积.本研究通过ICP-MS方法对2004-2015年搁浅于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肝脏(n=68)和肾脏(n=63)中的11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以建立该地区中华白海豚微量元素基线水平并了解各元素在中华白海豚组织分布情况,以期为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以及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择了广东省两个代表性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水处理流程各单元污水中TCS及其可能转化产物分布与转化。其中,污水处理厂A采用SBR工艺处理混合污水,二沉出水经紫外光照消毒后排放;污水处理厂B采用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沉出水经液氯消毒后排放。
人类基因中,8-氧代鸟嘌呤(8-oxoguanine)是一种最常见的由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的基因氧化损伤.在DNA复制过程中,这种损伤可以阻止DNA链伸长,导致由错配引起的基因突变.基于hOGG1对8-oxoguanine损伤碱基的特异性识别,并在NaBH3CN的作用下,hOGG1能够与双链DNA发生不可逆共价结合,阻碍底物中核酸外切酶对DNA的酶切降解。最终输出光、电信号与hOGG1活性在一定范围内
本研究以涡虫为对象,其作为低等扁形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并且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是研究环境毒理的良好材料。涡虫暴露于高浓度PFOS中,产生一种外界环境压力,而hsp70正是一种生物体应对外界压力的标志基因。本研究通过使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PFOS诱导完整涡虫和再生涡虫HSP70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探究PFOS对涡虫的毒性作用。
本研究以贵屿地区鳃鱼(水生生物)和家鸽(陆生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生和陆生样品中HFRs的浓度和组成分析,了解HFRs在不同栖息环境生物样品中的差异性富集情况。为了更好的研究生物的差异性富集行为,本研究同时采集了该地区灰尘样品进行比较。
近年来大量调查结果和实验室研究表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采用切向流超滤、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2条河流中典型EEDs在胶体相中的含量分布、胶体/水相间的分配作用.出各自的悬浮颗粒物/水分配系数(Koc)1个数量级,表明胶体的强吸附能力对EDCs在水环境介质间分配、迁移、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噁英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高脂溶性,生物累积性及高毒性等特点,其毒理学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基于人体细胞小分子代谢水平的二噁英毒性机制研究仍十分有限.本项目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引入到二噁英毒性机制的研究,选择环境中毒性较大的四种二噁英化合物,分别对人体细胞进行暴露试验,比较不同二噁英对人体细胞小分子代谢物的干扰作用,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定位其代谢路径.深入探讨二噁英的的毒性机制.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的特点,且极难降解、毒性强,能够通过大气、河流、海洋等环境介质进行全球性迁移.因此,POPs污染成为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热点问题.本文以代谢组学为主要研究手段,辅助结合传统毒理学技术手段,研究了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两种新型POPs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