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带对公路交通噪声吸收消减的频谱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绿化带对公路交通噪声吸收消减的频谱特性,在西安市子午大道两处绿化带设置监测点,对交通噪声在不同倍频程中心频率下的衰减特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范围内,噪声能量的衰减量随倍频程中心频率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50Hz中心频率处,绿化带A和B产生的A声级声衰减量可达17dB和13.3dB.在中频段,由于植被支干的阻隔效应,交通噪声在4 kHz处出现最大衰减.在8~16 kHz的高频区域,两处绿化带所引起的噪声衰减量也均在10 dB以上,表明通过设置绿化带可有效控制公路交通噪声对两侧敏感点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L1(无机硫脱除菌株)和肠杆菌D4(有机硫脱除菌株)两种浸矿微生物对南山高硫煤全硫脱除开展研究.采用两种菌混合共培养技术对煤进行生物沥滤,实验结果表明,脱硫前后无机硫含量由原来的1.4%降低到0.6%,有机硫含量由原来的2.9%减少到2.3%.此外,通过用XRD、SEM、TG以及FTIR对煤炭脱硫前后的结构及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
在我国生态文明创建过程中,公众参与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单独成章,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逐渐完善,并提出治理环境群体事件要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绿色GDP调控的权威力量,弥补制度性缺陷,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严格追究污染者责任,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公众广泛参与的有效机制,培育民间环保组织,架起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
说明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总结水利部门在保护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加强近岸海域水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路,认为应当加强陆海统筹,做好衔接,尽快建立京津冀流域协调联防机制,进一步做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通过实验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是粗活性炭的浓度含量比细活性炭的浓度含量高,重金属含量越低,说明它的来源比较好,吸附性能强,毒性低,可应用于食品行业,化妆品行业,水质净化、黄金提取、糖液脱色、药品针剂提炼、血液净化、空气净化、人体安全防护等.
本文以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铜离子,研究铜对体系输出电压、功率密度、内阻大小、阴阳极电势及生物量等的影响,以期得到SMFC体系抵抗重金属毒性的临界浓度,为SMFC在河湖底泥原位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当铜浓度为1 mg/L和3 mg/L时,阴阳极活化内阻均减小(阳极活化内阻减小更
本序列以2011-2014年对调查的158种临江市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进而确定出了物种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为国内外专家研究临江市珍稀濒危植物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纳米银在生产,加工,使用及最终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释放到环境中去,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危害.论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模拟了我国含纳米银产品在生命周期阶段在环境中的潜在释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GDP、发达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及企业员工的数量作为参数估算了我国2012年纳米银的年生产量范围在44.6吨到81.0吨之间,同时根据文献调研和我国市场研究报告,将纳米银产品分成了纤维纺织、化妆品、塑料制
不断降低化肥消耗强度是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运用Laspeyres指数建立完全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4~2011年我国不同农作物化肥消耗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肥利用效率下降是我国化肥消耗强度增加的主导因素,农产品结构调整虽然起到了减缓化肥消耗强度增长的作用,但影响较为有限;结构效应、效率效应在不同农作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推动了粮食作物化肥消
畜禽粪便经厌氧发酵后其中的砷(As)大部分仍然保留在沼液和沼渣中,但其形态转化特征尚不明晰.该研究以猪粪为发酵原料,在中温(37℃±2℃)条件下,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进行了158 d室内试验,分析了沼液中溶解态As、As(Ⅲ)、As(Ⅴ)的含量,以及沼渣中As的化学形态特征.研究表明:1)猪粪沼液中总As浓度显著低于进料,降幅为61.4%;而沼渣中总As浓度显著高于进料,约为进料的8倍;试验结束后,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多措并举措施,对乌鲁木齐大气环境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治理.本文利用2011-2014年1-3月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雾日数据及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层面对乌鲁木齐市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大气环境改善效果给予了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