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8例患者中,术前Hunt-Hess分级:0级12例,Ⅰ级85例,Ⅱ级93例,Ⅲ级107例,Ⅳ级19例,Ⅴ级2例.致密填塞291例,仅瘤颈残留16例,大部填塞11例,根据GOS评估预后:1分(死亡)8例,2分(植物生存)3例,3分(重残)20例
【机 构】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第二届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18例患者中,术前Hunt-Hess分级:0级12例,Ⅰ级85例,Ⅱ级93例,Ⅲ级107例,Ⅳ级19例,Ⅴ级2例.致密填塞291例,仅瘤颈残留16例,大部填塞11例,根据GOS评估预后:1分(死亡)8例,2分(植物生存)3例,3分(重残)20例,4分(中残)27例,5分(恢复良好)26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2例,死亡3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死亡1例.出院后3~72个月随访了103例患者,89例恢复正常工作劳动,生活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13例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32例患者进行了DSA复查,3例动脉瘤复发,经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治愈.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可有效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其他文献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继发于创伤、理化因素及肿瘤等原因.Balane于1932年首次采用神经移植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治疗这一金标准.对较大的缺损间隙,临床上目前仍多采用自体神经移植进行修复.鉴于自体神经移植的诸多缺点和不足,包括供区神经的缺损、供区神经来源有限、与受区神经难以匹配、以及供区失神经支配等,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研发利用中空导管桥接缺损神经的两断端,引导神经再生.当前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头颈部320排动态容积CTA(下简称320CTA)检查成像的诊断,并与MRA、介入影像诊断及栓塞治疗结果对比;了解320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320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出血情况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以DSA为标准,320CT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额叶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3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在蛛网膜下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n=6)和SAH组(n=24),其中SAH组分别于1d,3d,5d,7d随机均分为4组(n=6).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学变化,测定血管腔内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叶脑组织中TGF
目的:探讨自发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式及术中要点.方法:通过报道一例自发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准确诊断并成功进行切除手术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探讨对此类病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适应征及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术前通过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明确了诊断,通过显微手术技术治愈自发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自发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罕见,通过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往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系统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系统对2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术前评估,观察解剖结构,进行手术模拟,指导决策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并结合术中情况与术前计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系统所现实的解剖结构与术中验证相符,按照术前模拟进行的手术过程切实可行,可指导手术,规避手术风险.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系统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手术的方式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疗方案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系统性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共23例,均经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证实,根据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其中选择单纯栓塞术9例,单纯手术瘘口灼闭术12例,栓塞术后患者复发再选择手术2例.结果:通过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半,经栓塞治疗的患者11例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6例,症状好
目的:探讨the Solitaire AB支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连续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放射影像学及预后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39名男性和28名女性患者,平均初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5.1 (11-26)和平均年龄65.4(21-89),闭
目的:探讨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构筑的影像学新方法.方法:在10例DAVF病例采用平板DSA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病变血管行三维血管成像.在三维工作站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两支血管三维像的融合,研究DAVF的血管构筑.结果:在10例均获得满意的"双血管融合",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在"双血管融合"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到来自不同供血动脉的血流汇流到同一瘘口和引流静脉(表现为红白相间的血流融合),可以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其中男56例,女52例,平均47岁.9例未破裂动脉瘤经MRI检查证实为中颅窝占位,99例破裂动脉瘤均经CT检查证实有SAH,其中合并脑内血肿30例,合并外侧裂血肿16例.入院时患者Hunts分级:Ⅰ级12例,Ⅱ级21例,Ⅲ级58例,Ⅳ级15例,Ⅴ级2例.脑血管造影提示MCA主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5例5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多发动脉瘤.结果:25例5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全部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分分为:良好(4~5级)21例,差(1~3级)4例.结论:患者术前、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