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安慰组15例,其中两组各有1例退出.两组均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用药和有氧运动训练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治疗针,安慰组采用安慰针选取膻中、乳根(双)、膺窗(双)、天枢(双)、中脘、关元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4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COPD生存质量、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检查相关指标[FEV1%、FVC%、FEV1/FVC、MVV]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间的治疗前后6-MWD、FEV1%、FEV1/FVC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MVV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总分差值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整体症状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安慰组治疗前后整体症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COPD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总分及其中日常生活情况组、抑郁症状组总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安慰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和其中各组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FVC%、FEV1%、MVV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安慰组治疗前后MVV的数值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MWD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6-MW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安慰组治疗前后6-MW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MWD与COPD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6-MWD与FVC%、FEV1%、MVV呈正相关。 结论:针刺疗法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龙虎交战”针法首载于《金针赋》,临床应用该针法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笔者对有关的针灸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对临床应用概况与机理的探讨.
文章叙述了我国现代经络机理的研究成果,说明经络循行线具有高代谢特性,这种特性必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出现了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针灸经络作用机理各种假说,但都具有明显局限性,尚不能系统解释各种研究成果、临床现象和经络活动产生的机制。笔者在既往实验中所发现大鼠足阳明胃经存在的特异蛋白条带是可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围绕该类蛋白存在形式和特点进行,指出寻找循经部位的差异蛋白(VGCCs)成为循经高
肩关节周围炎发病机制,肩胛骨背面三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是该病的原发因素.规律性压痛点的分布及其传导特点,银质针针刺的定位及操作.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疗效评价,采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结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明显优于传统疗效.
目的:评价卡介苗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足三里、定喘二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gE含量和ACT评分的影响,观察其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配给三个研究中心.于夏季(7-9月份)纳入病例,治疗组以卡介苗多糖核酸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和定喘穴,每穴注射0.5ml;对照组行肌肉注射,每次2ml,两组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每位
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随机分配及设置对照来探讨头针面肌训练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中,一方面依照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选
目的:观察电针为主治疗幼儿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用电针为主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其余治法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电针为主治疗幼儿急性周围性面瘫疗程短,见效快,痛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