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中典型植被马尾松和槲栎叶凋落物单独及混合(按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微生物
【机 构】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中典型植被马尾松和槲栎叶凋落物单独及混合(按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微生物各类群及分解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进程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动态响应.(1)分解360天后,三类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大小为,马尾松(54.34%)>槲栎(43.49%)>混合(41.33%);(2)三类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135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3)真菌数量与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在分解前期尤为重要,占比多在90%以上,分解后期则与细菌起协同作用;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显著正相关,是分解早期微生物利用底物的关键酶;(4)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及分解速率均极显著负相关,是分解后期微生物进一步利用底物的关键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马尾松落叶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真菌数量偏低,除了45天和135天时较多外,其他时候均显著低于槲栎和混合凋落物中的数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时段均显著低于槲栎,多数时段低于混合凋落物.可见马尾松与槲栎混合后,凋落物品质的改变导致了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以及分解相关酶活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马尾松凋落物的分解.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从四川眉山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Ms12).将分离菌株Ms1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对健康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人工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试验用维氏气单胞菌(8×107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1h、2h、6h
湖南水库数量和养殖水平居全国之首.水库养鱼,尤其网箱养殖,投入成本低、鱼品质优价高,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但由于门槛低,加之政府采用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
通过研究大绿竹(Bambusa grandis)的种性,按照自然评估法,收集了其主要分布地的10 份工作种质,通过AFLP鉴别,可以评鉴为5 份遗传种质。
研究通过筛选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材料的亲本和后代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材料间的系谱关系。供试的23份材料通过分子鉴定得到:4份后代材料可能为伪杂种后代;1对基因型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昭通市8 个县和四川省2 个县的10 个筇竹自然居群的11 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形态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各个性状存在
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共有竹林100 万亩,60%农民增收与竹笋产业有关.临安自1992 年大面积推广“雷竹早出高产技术”以来,已为临安及周边县市农民增收100 多亿元.但是,竹笋
杨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的特点,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根据目前林业发展的趋势,引进新的优良杨树品种
通过对北京市2012年3月~6月PM2.5和PM10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3月~6月北京市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2.77μg/m3和133.88μg/m3,
预防狂犬病除对人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外,最主要的是应对犬进行全面的免疫,此为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根本措施。针对我国目前情况,开发高效、安全、免疫方便且价格低廉的兽用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