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植骨块大小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治疗79例腰椎滑脱患者,男32例,女47例;年龄40-65岁,平均48.2岁.
【机 构】
: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植骨块大小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治疗79例腰椎滑脱患者,男32例,女47例;年龄40-65岁,平均48.2岁.
其他文献
目的:肢体延长术是一个应用广泛、有效、成熟的骨科技术。是骨外固定技术用于矫形外科治疗各种长骨缺损、肢体短缩和肢体不等长等骨科疾病的新技术。
目的 通过比较颈后路椎弓根钉(CPS)及侧块螺钉(LMS)内固定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回顾性分析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A组M-CSM患者共31例,行后路减压CPS固定.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7.0岁.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并探讨长期疗效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目的:老年患者在经历骨折创伤后易受到较强的刺激,使部分老年骨折患者合并急性精神障碍。创伤后急性精神障碍是指患者在受到创伤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是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之后的又一严重并发症。
目的 通过颈后路四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观察不同术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I)、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AS)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特点及意义。方法:脱离哺乳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大鼠的前肢及尾部。其中,对照组10只,单纯制作双足大鼠动物模型。设立3个实验组。其中,A组10只双足大鼠,腹腔内注入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30mL/kg)。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病患者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后应用不同剂量伊班膦酸钠对椎间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106例老年腰椎病患者行腰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男30例,女63例;年龄60-76岁,平均65.1岁.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erssion, 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0年8月应用Nd:YAG激光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42例,31例获得长期随访,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1岁.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olopathy,CMS)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65例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岁.
目的: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长期疗效,并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2002年12月~2010年2月应用 PLDD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3例,其中16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及数字评分法(NRS)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及优良率,调查患者术后疗效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