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PO中FeO产生机理及避免方法研究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过程中,Fe<2+>易氧化成Fe<3+>,生成Fe<,2>O<,3>杂质.该杂质极大影响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产物变化,探索Fe<3+>初始产生时间及机理.为避免Fe<,2>O<,3>产生,对常用的高温固相法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杂质产生,制备得到电化学性能更好的产物.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额定容量720mA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循环性与过充性的关系.循环测试表明:随着循环的进行电池内阻增加,并在电池失效时达到最大值.过充电测试分别有如下结果:对1C,循环100次后的电池起火;而对3C,25次后出现起火.电池不安全行为主要是由于正极随着循环进行晶格内部应力增大导致LiCoO的结构崩塌,使得焦耳热增加以及热产生速率大于热扩散速率,最终导致电池热失控.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程中温度参数的控制对生产性能优良的电芯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角度出发,初步论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程工艺温度的控制.
本文介绍近两年来本实验室在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含锂和不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新型碳素储锂材料和氧化物/碳素复合材料,以及新型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评价及物理化学表征.这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高的安全性,储锂容量或者更好的循环性.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为-20℃--+60℃,在更低温度下,如-40℃时电池已不能工作.本文在优选电液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池正极材料对电池低温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初步试验了电池在-40℃放电及在-30℃时0.1C充电,0.5C放电的低温循环性能.
在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就可以显著地改善电池的某些性能如何可逆容量、循环寿命、大电流放电性能等.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采用了XPS、SEM等方法研究了1,2-亚乙烯基碳酸酯(VC)添加剂对电池负极表面上SEI膜性质和负极性能的影响.
报导了PVDF基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并对这种电解质膜的表面结构,电导率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这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隔膜简化了聚合物电池的制造工艺.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和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应具有较高室温离子导电率、良好的电极界面稳定性、较高的电化学窗口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特点.本文在PVDF2801基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适量的D=1.4μm的TiO粉末,以期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综合性能,测试分析了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LiMnO,LiNiCoO等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已经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通过FTIR和TPD-MS等谱学方法比较LiCoO,LiMnO,LiNiCoO等阴极材料在TiO包覆前后以应产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而改变和分析这些材料的表面性质.
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是由特殊的金属集流体与电化学活性成分物和作为粘结材料的PVDF(聚偏二氟乙类)涂层构成.此外,PVDF也被用于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中的隔离膜和凝胶.聚合物粘结性能、结晶度、在溶液中的状况及浆料的制备,以及与制备工艺匹配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从研究PVDF/NMP溶液稳定性的立场出发,探讨了在添加和不添加活性物质的条件下NMP/PVDF溶液及浆料的特性.
在生产中,有一些电芯在加液前直流电阻合格,而在电芯加液后,在化成过程和循环过程再发生物理微短路,作者认为这是由于隔膜局部损伤、热复合时形成的局部过薄等引起的.考察一种方法能在加液前就把这些电池剔除,对提高电池的成品率以及节省人力和物力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高压直流电方法来分选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