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致消化道出血

来源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也是产生HCG肿瘤的经典代表,常发生于宫内妊娠,特别是水泡状胎块,也可发生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以及自发流产后。性腺外非妊娠相关性绒毛膜癌少见,大部分发生于中线部位如腹膜后、纵隔和松果体附近,在男性常发生于皋丸,其他脏器如食管、胃、小肠、前列腺及膀胧等少见。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有持续不规则出血,量多少不定。由于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之一是破坏血管,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由于本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而无下腹疼痛、阴道出血等表现,临床首先想到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少见原因如小肠肿瘤、憩室、血管瘤、炎症、腺瘤性息肉病等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致使临床医生一直考虑消化系统、血管畸形等病变而未能得出正确诊断。当发生颅内出血,颅内组织活检后,追问病史病人既往有流产史,HCG升高,才获病理确诊。转移性绒癌可同时出现原发灶和继发灶症状,但也可原发灶消失而转移灶发展,仅表现为转移灶症状,如不注意常会误诊。本例病人术后妇科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可能原发灶已经消失。绒癌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转移部位有肺(80%)、阴道(30%)、盆腔(20%),肝(10%)、脑(10%),发生消化道转移的绒癌临床上很少见,本例绒癌发生肝、小肠、颅内转移实属罕见。绒癌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此类病人一旦确诊后应尽早积极化疗,对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应积极手术切除病灶。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研究不同方法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检测基线血清CEA、CA199,在ERCP时进行胆管梗阻部位以上胆汁细胞学、梗阻部位细胞刷刷检和(或)梗阻部位组织活检等检查.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灵敏度、特异度、
腹膜假性粘液瘤(PMP)是一种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很少转移,国外有病理学家将PMP分为两类,即播散性腹腔粘液腺瘤(DPAM)和腹腔粘液癌病(PMCA),其中PMCA预后较差。国外多数学者认为良性(DPAM)多为阑尾来源,而卵巢病变多为继发,恶性(PMCA)主要为胃肠道豁液腺癌来源。产生粘液的囊肿或囊腺癌瘤破裂,粘液液外流,粘液细胞种植于腹膜、网膜及脏器的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粘液腔冻状肿物,癌肿还
本文通过对老年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老年HH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1993.3-2013.3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确诊为H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确诊周期、主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及其阳性表现、诊断分型、合并症及误诊情况,并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
本文通过对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行胃镜,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及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功能特点及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功能特点的差别.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根据消化胃镜检查结果及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与非糜烂性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