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脾胃实证的研究在脾本质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认识事物的方法学角度去分析,脾胃虚证与脾胃实证是脾本质的两个侧面,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该本质的特征.同时,从临床角度分析,单纯的脾虚证临床并不多见,而是以虚实夹杂证及脾胃实证为最多,而且脾胃实证的临床治疗效果较虚证见效快.因此在重视脾虚证研究的同时,应该加强脾胃实证的研究,使脾胃虚实证的研究互补互进.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510405
【出 处】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脾胃实证的研究在脾本质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认识事物的方法学角度去分析,脾胃虚证与脾胃实证是脾本质的两个侧面,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不能够全面地反映该本质的特征.同时,从临床角度分析,单纯的脾虚证临床并不多见,而是以虚实夹杂证及脾胃实证为最多,而且脾胃实证的临床治疗效果较虚证见效快.因此在重视脾虚证研究的同时,应该加强脾胃实证的研究,使脾胃虚实证的研究互补互进.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介绍了对脾胃湿热证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
其他文献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Hp(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4年WHO将Hp列入一类致癌因子,根据Correa勾划的肠型胃癌自然史,Hp相关性胃炎的大量出现,无疑会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由Hp感染→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
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概念,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其主要形态特征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分别表现为肝窦内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纤维化;其生化学特征在于胶原等胞外基质(ECM)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其细胞学基础在于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当然,近年国际疾病分类中也包括肝纤维化(K74.001).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的共同重要病理特征,纤维间隔的
由于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所以抗HP感染治疗引起重视.中医学传统的特点和优势是整体观念、恒动观、综合分析和调节平衡的方法;现代则出现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功能与形态、机体与环境相结合的诊疗思想.所以从中医学去认识和治疗本病,将有许多新的问题发现,给诊治本病增添新的或者更好的方法,也丰富了中医学内容.追思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始于上世纪8
胃肠动力障碍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胃排空延迟和小肠推进减慢为特征的一组病证,它是众多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的其同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胃脘痛或腹胀痛、肠鸣、痞满、早饱、纳呆、嘈杂、返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厌食、便秘、便溏等.本文介绍了胃肠动力病的病理特点和病因病机。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由于近几年来大量抗溃疡药物的出现,特别是根除幽门螺杆菌(Hp)以来,PU近期愈合基本不成问题,但停药后复发率仍旧很高,据有关统计,约3/4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1年内复发,几乎10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胃溃疡(GU)愈合后也易复发,6个月后平均复发率约为50﹪.Tarnawski等提出QOUH(Quality of Ulcer Healing,QOUH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研究表明,通腑法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肠壁微循环,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修复,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ET)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本文对近3年96例患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1,2].T细胞活化机制是现代免疫学重要组成部分,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c(NF-ATc)被认为在TCR-介导Th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观察了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NF-ATc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二者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肝郁、脾虚模型动物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呕吐是临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多与恶心并存,恶心呕吐临床多见,病因较多.而单纯性顽固性呕吐则是临床较为少见,本文将笔者20年来治疗单纯性消化道顽固性呕吐应用中成药和胃降逆及中药煎剂腹部外敷治疗经验做了简要介绍。
本文介绍了对152例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本文介绍了其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选择许多客观指标进行探索,获得了一些重复性较好的结果,既有助于阐明脾胃学说的本质,又为临床辨证论治脾虚证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学对脾虚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