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血瘀与疼痛的关系研究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二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瘀与骨质疏松性疼痛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血瘀证患者99例,检测患者腰椎骨密度及血细胞参数(MCV、RDW-CV、MPV、PDW)水平,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瘀评分及疼痛评分. 结果:患者疼痛评分、血瘀评分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疼痛评分与血瘀评分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r=0.535,P<0.01);与RDW-CV呈低度正相关(r=0.357,P<0.01). 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疼痛与血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瘀越严重,疼痛程度也越严重,提示血瘀在骨质疏松性疼痛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骨量、骨转换指标、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34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Baseline)、对照组(Sham组)、地塞米松组(DXM组).实验开始时先将基线组处死,Sham组及DXM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盐酸地塞米松(0.75mg/kg,2次/周),于第4、8、12周分次处死.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1-3及股骨不同分区(头
目的:分析去卵巢大鼠不同时期骨量、骨转换指标、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探讨其相关性.方法:3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组(Baseline)、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组(OVX).实验开始先将基线组处死,SHAM组及OVX组于术后第4、8、12周分次处死.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1-3及股骨不同分区(头颈部R1区、粗隆部R2区、股骨干R3区、股骨整体R4区)的骨矿含量(BMC)、
目前临床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公认诊断标准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了或骨密度低下,脆性骨折是指从身高或低于身高高度摔倒所发生的骨折,骨密度检测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价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效的良好定量指标。多种疾病可以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钙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慢性肝肾疾病、胃肠疾病致吸收不良、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相关骨
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50岁以上人群,共计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导致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重点介绍了PTH治疗骨松,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内治、外治、物理治疗以及其他疗法.重点对内治法,外治法和物理治疗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重建循环。指出两种不同的治疗选择:抗骨吸收VS促骨形成。FACT研究显示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骨形成窗口最大。而足疗程治疗,降低非椎体骨折风险愈显著,复泰奥每多用一个月可多降低7.3%非椎体骨折的发生。并对EUROFORS-序贯疗法进行了研究。
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受到质疑,Kleereko per M等研究发现氟化钠可以显著增加BMD,但同样增加骨折发生率,许多研究证实,在女性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中,超过1/2的患者的BMD都高于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中的BMD参考值(-2.5<T score≤-1),Kanis JA等发现,与具有同样BMD的青年人群相比,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发生高出10倍以上.抗骨松药少提高BMD,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PVP或PKP,Teriparatide。特立帕肽具有同时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骨质量的作用。特立帕肽可用来作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方法。在具有PVP手术禁忌症的患者,特立帕肽保守疗法具有优势。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方案,以及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中的治疗地位,最后对阿仑膦酸钠维D3的治疗理念进行了研究。
目的:考察金匮肾气丸对成骨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成骨细胞,传至三代的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10-100ng·μL-1)金匮肾气丸处理后,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活力,通过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通过RT-PCR实验、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Rs(ERα,ERβ,ERRα)CollagenⅠ和p-AMPK表达.结果:成骨细胞在不同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