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58%,每年将有1700万的人口转移,这将是建设生态城市和良好城市景观的巨大挑战.研究城镇化进程中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转移主体——农民和企业的主体行为模式,对当地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实践意义.
无论是现在的城市还是即将被城镇化的未来城市,维持其稳定发展的脉在于社会层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当追根溯源的时候,发现这种融洽的社会关系源自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一般地,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目的无疑是促进城市生活朝更舒适的方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给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种类的公共文化生活,但是,所有的这些生活大部分都是一种满足市民必要交际的手段,并非人基本的精神内核需求。而乡村往往具备了含有精神内核的习俗和社会关系。当市民满足并愿意维持自己的生活状态时,所处地方推行的规划政策就是成功的,相反,得反思规划。
研究中,通过分析,包括现有乡村的价值所在、即将被城镇化的农民的经济行为模式和乡镇工业企业的行为模式,即以城镇的经济发展为指向,大力建设城镇基础设施,让居民享受到城市的便捷、活力,同时,在城市中保留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景象、生态绿洲,形成一个拥有农村特有的社区和谐的都市乡村,建立便利的生活途径,拥有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更好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拥有景观良好的物质环境和饱满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