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问题讨论

来源 :2019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ar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东经104.90°)发生Ms6.0级地震.截止至6月28日8时30分,共记录到2以上余震195次,3.0至3.9级地震45次,4.0至4.9级地震5次,5.0至5.9级地震3次,3次5级以上余震分别为6月17日23时36分5.1级地震和6月18日7时34分5.3级地震6月22日22时29分5.4级地震.本文利用多种途径汇集了四川长宁及周边地区2016-2019年61个震源机制解参数,数据主要来自四川测震台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计算给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另外还有阮祥等2008年给出的2006-2007年历史震源机制解数据。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兰州发现地热异常区后,共实施5眼热水井,根据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区地下热水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热储层中可能含
利用贵州省33个气象站1963~2012年的日降雨量资料,统计了乌江流域季、主汛期(4~9月)和年降雨量、最大过程降雨量以及暴雨日数,并展开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乌江流域
运用micaps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5年11月中旬柳州发生的两次暴雨过程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地面冷高压脊的控制之下;(2)"11·12"过程暴
利用常规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NCEP资料分析了1330号台风"海燕"在登陆后,仍能维持较长时间为台风结构及强度的主要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广西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雷达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3-14日发生在柳州市的一次暖区与锋面共同影响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针对2016年7月1-5日柳州市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和各物理量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我市高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物理量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3年5月10日柳州出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涡度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报表资料,对2016年2月13-15日和3月9-10日黔南州出现的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发生的,分别从西
根据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2015年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分析黔南≥35.0℃高温日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变化,黔南的高温按海拔高度的不同基本分为3个区域,一是低海拔地区多
2019年3月30日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2019年天灾年度预测报告简表,对国内的地震趋势提出了有关宜宾市、花莲县地震预测意见,至今已有较好的对应结果.在宜宾市的兴文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