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BmColⅣα1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表达谱分析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虫emb-9基因和let-2基因分别编码Ⅳ型胶原蛋白质(ColⅣ)α1链和α2链,两者的Gly-X-Y重复区域氨基酸残基的突变能引起胚胎期温敏性致死。本文利用网络公共数据库资源,结合RACE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家蚕克隆和分析了线虫let-2基因的同源基因(BmColⅣα1)。BmColⅣα1基因全长6583 bp(Genbank:EU183410),含4个外显子,cDNA全长3847bp(Genbank 登录号:EU183409),最大ORF 2460 bp(694nt-3153nt),编码820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82.1K,等电点6.43。BmColⅣα1蛋白质有2个胶原蛋白保守区和9个PFAM结构域,跨膜区域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为细胞外分泌型蛋白质。基因电子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BmColⅣα1基因在家蚕脂肪体、卵巢、精巢、血细胞、翅原基、上颌骨突起物、滤泡细胞、复眼、大脑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脂肪体和血细胞中表达量最大。蛋白质同源性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BmColⅣα1与果蝇、蜜蜂和冈比亚按蚊中的ColⅣα1亲缘关系最近,所以命名为Ⅳ型胶原α1链基因(BmColⅣα1)。从家蚕胚胎温敏性致死系统(sch)蚕卵中克隆的BmColⅣα1基因存在8个SNP位点,分别为T242A、T279A、T556C、C675T、T1343C、A1463G、T1574C和K2014T,其中5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分别为L81Q、S186P、L448S、Q488R、V525A和G672W,分子建模分析结果,其中L81Q、S186P、L448S、Q488R和V525A 5个氨基酸残基突变位于蛋白质的4个三倍螺旋重复片段。
其他文献
以家蚕黄茧品系KY(YYCC)和白茧品系C108(+Y+Y+C+C)组配黄茧(C)近等基因系。挑取回交11代的黄茧(C)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黄血个体的黄色和浅黄色中部丝腺作为实验材料,构建家蚕黄茧近等
会议
孵化酶是后生动物胚胎孵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蛋白酶。前文我们报道了全长家蚕孵化酶样基因(BmHEL)(967 bp)克隆及其转录特性,初步推定其参与了家蚕孵化行为。本文对该基因在
会议
dpp基因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中,dpp基因参与胚胎背-腹轴的分化、体节的形成、并指导果蝇翅膀和复眼视网膜的形成。利用家蚕EST数据克隆了家蚕dpp基因Bmd
会议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十分明显,对普通方法的QTL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定位模型的QTL分析结果。采用不包含性别(环境)效应的定位模型分析各性状的QTL 效应及
会议
江西省:孙小霞、李大勇;湖南省:卿前鹏、张迪;四川省:符纯云、王星;陕西省:党剑诗、刘方舟;安徽省:刘钦贤、杜青山等诸位诗友:你们好!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在
概日节律是生物界最普遍的一种节律行为,光节律和温度是影响概日节律基因表达的重要授时因子。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模式昆虫。滞育是家蚕等昆虫的基本生理现象,是影响蚕业
会议
柞蚕新品种“浅色茧”,是以“选大1 号”群体中分离出的浅(白)色茧个体为基础材料,以茧白色为表型标记,历经8年16代系统分离选育,形成了目的性状稳定遗传的柞蚕生物群体。其全茧
运动并不是量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则可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相当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系统中的脾脏产生
柞蚕蛹体壁含有腊质、几丁质和蛋白质鞣化物,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且坚韧光滑,透性粘着性差,不利于烹饪调料渗入蛹内及加工,影响咀嚼、口感及食欲。蚕为外骨骼昆虫动物,体壁肌、神经
会议
我国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理论研究由不同经济性状的优势分析进展到用各种生化酶预测各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生产上杂交种的普及率由原来的30%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