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克拉玛依首场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2014年克拉玛依区域发生的首场寒潮大风天气,揭示了形成这次天气的环流背景、地面气压场特点,物理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欧洲脊顶缓慢东南垮,西伯利亚槽得到冷空气补充发展,槽体逆转南压西伸.槽前西南急流加强,区域近地面气温不断上升.槽后强冷空气迅速堆积猛烈爆发,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的主要成因.强下沉气流加速了冷平流进入中低层大气,造成区域近地面气温骤降.天气前期,欧洲高压前冷锋位置稳定少动,冷暖空气激烈对峙,造成强烈的气压差,是区域大风的主要成因.区域冬季大气逆温对下传冷空气动能的耗散、无强冷空气持续入侵,近地面降温升压快,造成大风持续时间较短.
其他文献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且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以及能量等方面分析都表明重庆东北部已经具备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通过雷达各产品的分析可知,两个阶段的降水中尺度特征不同:第一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图上出现逆风区,对应逆风区的回波较强,雨强
本文利用2005-201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43例短时强降雨从时空分布特征、影响系统、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20日-8月14日,呈中部多、东西部少,相对平坦的区域多、山区少,盆地多于山区的特点.500hPa影响系统主要有四类,即西风槽居首,切变和Ω型高压两侧槽或切变次之,第三是冷涡.不同系统的形势配置和物理条件有一定差异,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针对2013年6月底湖南一次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了梅雨锋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高纬稳定的阻塞形势、中低层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建立及地面静止锋形成,是大暴雨产生的主要背景和影响系统;(2)大暴雨过程存在明显的锋面结构特征,高位涡东传伴随降水的加强和移动;(3)在大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捕捉到的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强对流风暴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NCEP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等,对2013年8月4日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黄土高原强对流风暴是由一超级单体活动造成的;大于20m·s-1东北风低空急流的生成,是强风暴在榆林城区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地面能量比大于90℃·hPa-1的高能中心的形成、配合北方有罕见的能量比等值线密
本文分析了2013年6月15日发生在青海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同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该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500hPa、地面影响系统的位置、移动路径模拟较理想;该方案成功地模拟出15日发生在黄南的对流天气,模拟的雨带、强度及强对流中心与实况基本一致;这是一个由超级单体在地面冷锋的触发下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因外界的水汽供应较小,整层湿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受西北偏西气流控制,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为多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低层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由于华北地区冬季采暖排放强度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平原2000-2013年3次比较少见的持续10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3次连续性大雾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研究了特长时间连续性大雾成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3次连续性大雾过程都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高空高度场、湿度场、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都极其相似.地面
利用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2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SO2,NO2,O3、PM10和PM2.5逐小时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了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当中长株潭城市群出现三天以上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以上的持续污染过程15次,累计污染超标日为176天,出现4级及以上的概率为27%,长株潭城市群的污染物以PM10,PM2.5和O3为主,PM2.5污染超标日较多.重点分析了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大气成分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T639格点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方法,对2013年10月19-23日东北地区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形势场、气象要素特征以及影响天气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沈阳站和哈尔滨站为例,对单站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和造成重污染的天气形势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以大雾天气为主,轻雾和烟尘天气交错发生,局地P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0.25°×0.25°再分析资料,对宁夏2013年5月18日雷暴大风、2月28日大风沙尘和3月9日大风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高东低"环流形势下,受蒙新高压脊、西风槽、地面气旋和冷锋、高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在中低层90°~110°E形成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上部高空急流和高位涡通过次级环流动量下传-中低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