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暴”大风天气的分析与预报探讨

来源 :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1990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92年、1995年和2001年的NCEP/NCAR2.5°×2.5°格点再分资料分析及常规填图资料,对1992年2月23日傍晚、1997年11月7日中午和2001年1月28日中午浙江北部沿海“晴空暴”大风过程分析。得出:“晴空暴”大风出现前地面为“L”型高压,中高层干西北急流动量下传和强烈下沉气流是造成“晴空暴”大风天气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计算热带气旋年频数时间序列和其一阶、二阶差分序列的均值生成函数,进而计算各均值函数的延拓序列,并由此得到累加延拓序列作为预报因子库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因子由前期环流组成。依据双评分准则进行因子粗选,进一步利用最优子集方法构造BP神经网络的学习矩阵,建立神经网络混合预测模型制作热带气旋年频数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热带气旋年频数变化趋势预测的能力。
利用盐城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建湖县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08年6月的6次三个等级降水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和局地雷达信息特征分析,其中对不同等级降水进一步给出夜雨及午后雨典型降水时段分类。在环流背景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对应各类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回波强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应时空的雷达径向速度场结构,归纳出降水量级动力信息特征。在两类主导性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局地雷达要素分布指示更明确的讯号:
本文将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与一个三维对流云模式相结合,以集合预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积云尺度集合预报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南京周边地区雷暴天气的特征预报。利用南京夏季雷暴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SCIT)进行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表明,积云尺度集合预报对研究区域内未来一天雷暴强度、分布预报效果较好,尤其对强雷暴的分布有较强的预测预警能力。
为了解决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产品处理平台研发过程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线程并行控制结构,在充分利用目前发展水平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处理模块基础上,实现对江苏省全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站的并行监控与并行产品处理。该控制结构的应用,增强了对各雷达站点目标产品生成过程的监控能力。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资料、NCEP 1°×1°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结合南通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09年6月5日南通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南通当天处于上干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当中,当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长江中下游一带,较强的冷空气侵入地面切变线激发暖湿气流强烈辐合抬升产生飑线,此次飑线过程属冷锋飑线过程。5日08~14时,大气层结越来越不稳定,不稳定
本文利用NCEP、MICAPS、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浙江省2月份23~26日连续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降雹过程降雹区均出现在高低空急流轴交叉点南侧约1个纬度,底层辐合区:850 hPa较强的水汽辐合和湿舌为此次降对流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上干下湿结构使对流性不稳定增强,逆温层存在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储积起来,触发强对流发生;IC500-700指数对此次降雹过程有较好指示意义;2
要利用2008-2009年金华CINRAD/SB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γ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中,弱降雹和短时强降水过程的VIL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降水粒子大小和云体移速足影响VIL值的重要因子。移速快且直径小于4mm的降雹过程的VIL值明显偏小,而短时强降水过程的VIL值对降水强度的反应并小敏感。相邻几个体扫连续出现底层强回波中心与VIL大值区的位置差别町以做为判断小冰雹的依据之一。移速慢的冰雹云在
利用逐时FY-2C/D静止气象卫星红外卫星云图和区域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加密降水资料,通过对卫星云图进行参数化处理,采用动态相关方法分析台风影响时期长波红外分裂窗双谱组合、长波红外水汽双谱组合、亮温面积等各类卫星云参数与不同级别台风降水强度的关系,寻找当时与降水强度的最佳相关云参数化闪子建立台风降水短时降水动态估测模型,并利用实时最新台风降水估测模型对未来3小时降水进行估测预报应用。实际应用
对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嘉兴境内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侧重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地面有中尺度辐合配合,0℃层、-20℃层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发现,这次过程具有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存在并维持尺度较小的中气旋结构。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的变化、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的急剧增加等都对
晚秋是热带天气系统盛极而衰的季节,建国近60年来浙江沿海曾屡受晚秋热带气旋侵袭,其中不乏严重影响者。本文按照给出的设定,统计查证了51例热带气旋,从中分析归纳其主要特征以及对浙江的影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