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早白垩世大昆仑辉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岩石圈地幔属性的启示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西地区因发育丰富的早白垩世镁铁质岩浆及其携带的地幔橄榄岩包体,成为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的重要窗口,但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被改造的过程依然存在争议.因此,我们的数据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表明,改造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岩浆源区的壳源熔体主要来自于拆沉的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大昆仑辉长岩和辉绿岩起源于受到拆沉华北克拉通古老下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慢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早白奎世时期岩石圈减薄伸展构造背景。
其他文献
蛇绿岩是古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留物.豆荚状铬铁矿矿床(矿化)普遍被发现保存于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然而,其成因仍然存在争议.矿形成于新特提斯洋闭合的俯冲初始阶段。而与大竹曲铬铁矿平衡的母岩浆含有较高的A1203(13.6%-21.3%),更接近于洋中脊玄武岩的A1203(16%),这可能暗示大竹曲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大部分东波铬铁矿的母岩浆显示高A1203特征,少量铬铁矿显
突泉盆地尼玛吐组火山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突泉县,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中段.研究区火山岩发育,出露面积约190 km2,呈带状北北东向分布,属突泉火山盆地北侧.突泉盆地玛尼吐组安山岩为亚碱性、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Eu异常和CP异常,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LREE)和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
锂(Li)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有2个天然稳定同位素6Li和7Li,丰度分别为7.5%和92.5%.高达15%的相对质量差使得Li在地质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同时,Li也是强烈的流体活动性元素,而且7Li优先在液体相中富集.首次对阿拉斯加型镁铁一超镁铁岩体的Li同位素研究发现岩浆分异过程中存在明显的Li同位素分馏,可能与岩浆的含水性、氧逸度和演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对罗布莎蛇绿岩初步的Li
岩浆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变化是探讨岩浆起源、演化、构造背景等问题非常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对于斑晶很少的火山熔岩而言,全岩成分可以代表岩浆成分,但侵入岩的全岩成分并不能代表其母岩浆成分.研究表明,在利用单斜辉石进行母岩浆微量元素组成计算时,需要首先开展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和薄片的镜下观察,弄清楚矿物的结晶顺序和共结关系,才能保证相应岩浆起源和演化研究的正确性。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古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地表地质,前人估计峨眉山玄武岩的规模约为25~60万km3.前人估计得峨眉山玄武岩的体积为25-60万k耐,加上镁铁质一超镁铁质深成岩的45-110万km3,则峨眉山地慢柱活动诱发的岩浆岩规模可达70-170万km3。这表明FLIP的岩浆活动总量约为1x106km3量级。
大兴安岭中南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亚造山带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交汇部位(邵济安等,2007),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以北东向展布为特征的构造 岩浆活动带,尤其是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面积喷发的火山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构造岩浆演化、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矿床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哈力黑坝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9.12±0.74
洋壳中的碳主要以3种方式存在:大洋沉积碳酸盐、洋壳蚀变玄武岩、蛇纹石化橄榄岩.之后软流圈上涌加热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克拉通地慢地温升高。同时,碳酸盐弱化带发生部分蓉蓉,产生的碳酸盐熔体向上迁移并在D2深度再次与斜方辉石发生反应形成第二个富菱镁矿的软弱层。而后,地慢对流作用再次抽离该软弱层之下的岩石圈地幔。上述过程的不断重复将最终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减薄。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被广泛用于约束地幔源区中不相容性元素的含量和比值.除了2个元素全岩的分配系数相似外,Mo/Ce数据清晰的表明,岩浆混合和均一化过程同样对玄武岩中高度不相容性元素对的稳定比值具有重要作用。因为Mo和CP在上地慢岩浆过程中具有显著不同的离子半径和对应的分配模式所以它们能够有效识别该过程。
北山裂谷带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西起罗布泊东缘,东以星星峡-明水断裂为界,呈北东东走向延伸,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北山构造带之西段,属塔里木古大陆边缘向陆一方的伸展系统,已有研究表明,伸展系统如弧后盆地、裂谷(裂陷槽)等是镍铜矿床存在的有利部位.因此,在笔架山岩体内寻找第三期侵入的超基性岩相为今后的找矿方向。在22号勘探线钻孔中的超基性岩相底部发现了镍矿体,指示了成矿作用是确实存在的。根据地表以及钻探控
关于板内玄武岩的成因机制,前人提出了多种动力学模型,包括岩石圈伸展、加厚岩石圈拆沉、俯冲板片拆离等.这些动力学机制通常把板内玄武岩的源区局限在对流软流圈或岩石圈地幔.同期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可以驱动俯冲板片前缘的深部地慢物质发生向上流动,这些很可能来自地幔转换带的物质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所观察到的华南地区陆内玄武岩。为此,我们认为大洋板片俯冲驱动的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很可能是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