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推导热力作用下水合物地层温度场的基础上,发展了评价热力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效率(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与输入总的热量之比)和能量效率(即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的综合模型.该模型将输入热量分为三部分来考虑,即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加热水合物地层多孔介质以及分解出的水和气吸收的热量、以及通过移动边界传导到相邻未分解水合物地层的热量.模型分析表明,水合物地层热物性参数以及水合物饱和度决定了热力法
【机 构】
:
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10640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推导热力作用下水合物地层温度场的基础上,发展了评价热力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效率(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与输入总的热量之比)和能量效率(即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的综合模型.该模型将输入热量分为三部分来考虑,即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加热水合物地层多孔介质以及分解出的水和气吸收的热量、以及通过移动边界传导到相邻未分解水合物地层的热量.模型分析表明,水合物地层热物性参数以及水合物饱和度决定了热力法开采的能量效率.在注入蒸汽开采初始条件下,能量效率可以达到7.0.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三种性能评价方法对四种管内传热强化性能准则进行比较.第一种评价方法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对不间限制条件下(如等流量、等泵功及等压降),比较换热量大小;第二种评价方法是比较整体性能因子j/f的大小;第三种评价方法基于流动与传热过程熵增原理,比较熵产大小.结果表明:在工程实际中常采用第一种方法,但有一定的限制区域;第二种方法整体反映换热与阻力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作为设计迎风面积的依据;第三种方法反映
本文针对空气-混凝土圆管界面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自然状态和受迫(风速的作用)状态两种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环境.制作了5个混凝土管状试件,采用在圆管内部布置石英管电加热的方式.开发了温度控制、数据采集的实时传送、监控、记录系统.实验研究表明、控制试件升温速率以防止混凝土开裂、提供稳定的风速环境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本文应用Brinkman扩展达西模型对部分充满内热源多孔介质的封闭方腔内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源强度、渗透率和多孔介质填充度对封闭方腔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本文对一侧与两侧带有周期性分布纵向涡发生器矩形的窄通道内的强化传热进行了对比性试验研究,得出了Re=3×103-2×104的范围内纵向涡发生器安装形式对水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对换热有较好的强化作用,同时阻力略有增加,在三种不同比较准则(相同泵功、相同压降及相同流量)条件下,两侧带纵向涡发生器的通道综合流动与换热强化效果好于单侧的.
本文根据热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热质(热量)运动控制方程组,导出了热质(热量)的波动方程和热波的传播速度,证明了热扰动的传播速度是有限值.分析了热量波动传递的物理机制,与现有的热波理论(CV模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CV模型的不足.最后对一维热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极短时间内瞬态导热过程的物理图像.
本文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当量直径300~1570μm的微圆管内进行了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壁面粗糙度超过1﹪时摩擦系数随着壁面相对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给定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当雷诺数小于100时,管壁轴向导热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随着壁厚与内径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雷诺数大于100时,轴向导热的影响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逐渐减弱,充分发展区的Nu接近常规值4.36。
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结合LJ势能模型,分别使用温度和热流两种边界条件,初步探讨了氩薄膜热导率随薄膜厚度大小的变化及两种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热量传递势容(势容),反映了物体的导热能力,在导热过程中势容有损耗,对应于势容损耗最小的导热过程效率最高,传热速率最大.熵反映了过程的不可逆性,在导热过程中熵有增加(熵产),对应于熵产最小的过程是系统做有用功的能力(火用)损失最小的过程.以势容损耗和熵产为目标函数,分别对导热平板和圆形导热管进行了导热优化计算.以势容损耗作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要求沿传热方向温度的梯度为常数,结果是系统具有最
本文利用现代数学理论研究了一类幂律流体层流边界层问题。文章通过引入适当的相似变换将原边界层方程转化为一类常微分方程奇异非线性两点边界值问题,利用泛函分析中的控制收敛定理,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奇异摄动理论和打靶法技巧,从理论上得到了由幂律指数表示的幂律型非牛顿流体层流边界层壁摩擦系数估计公式,数值结果证明了估计公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通过实验得出了制冷剂充注量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趋势和不同机组、不同工况下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制冷剂充注量对地源热泵运行性能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热泵的运行性能变化的原因,得出相同制冷剂充注情况下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系数较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