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项近几年开展的治疗失弛缓症的技术方法.由于经自然腔道经内镜的手术概念(NOTES)的形成,内镜技术和手术的结合微创外科干预的概念已经形成.2010年第一例POEM技术的成功,POEM已经在全世界开始被推广,也被广泛接受. 随着传统的内镜治疗或手术的失败而且POEM禁忌症很少,人们创建粘膜下隧道技术进行内镜下肌切开术,也不断证明POEM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技术.但是,即
【机 构】
:
辽宁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出 处】
:
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项近几年开展的治疗失弛缓症的技术方法.由于经自然腔道经内镜的手术概念(NOTES)的形成,内镜技术和手术的结合微创外科干预的概念已经形成.2010年第一例POEM技术的成功,POEM已经在全世界开始被推广,也被广泛接受. 随着传统的内镜治疗或手术的失败而且POEM禁忌症很少,人们创建粘膜下隧道技术进行内镜下肌切开术,也不断证明POEM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技术.但是,即使POEM技术越来越成功的被应用且效果显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非常可怕.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近两年来我院应用POEM技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8例进行分析,评估的可行性和长期疗效,包括指示设备、技术和并发症.方法:选出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6岁,早期13例,晚期5例(S1型3例和S2型2例).失弛缓性的诊断是在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加上食道钡餐、胃镜检查,确定诊断.研究包括有前瞻性、在随访中的.患者既往有姑息气球膨胀多次的患者,也有之前手术过的.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成功接收受了POEM治疗,主要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后症状、术后禁食及治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随访疗效.结果:所有18 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成功完成了POEM治疗.平均操作时间是33.7分钟(范围22-53分钟).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平均随访20个月,实现了100%的有效率.此组POEM术后并发症主要如下:发热、胸痛、胸腔积液、白细胞升高.经过消炎、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结论:20个月随访结果表明,POEM技术是安全、可行的.100%的情况下导致长期症状缓解,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对晚期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相对而言治疗效果更突出,尽管这些患者在应用隧道技术上更具挑战性和耗时的,但操做仍然是很成功的,此项技术对治疗贲门迟缓症有着很好的先进性,是目前治疗贲门是迟缓症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法.
其他文献
应急诊断试剂对于疫倩防控趁来越重要,以核酸类诊断试剂为主,对试剂进行质量评价(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等),平衡试剂的有效性与使用时效性,要考虑样品采集与发病的时间,练合判断结果,全球化增加了疫情的防控难度,有效防控需多单位联合协作。
Background and Aim: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has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esophageal achalasia as a novel less invasive modality.We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nventional versu
Aim: Peroral esophageal myotomy(POEM)is a novel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It has gained popularity worldwide among surgeons and endoscopists,but no studies have compared peroral en
Background and Aim: Achalasia is a rare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h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并经由多个发展阶段形成的,其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更是在细胞的新陈代谢、胰岛素信号、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凋亡、胰岛素信号传递及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帕霉素是最早发现的mTOR 抑制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并且较早应用于临床,然而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的机制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有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可以诱导mTOR/S6K 至IRS 的负反馈回路,并进一步活化下游AKT 蛋白。
背景 血管经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的阻断剂在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能够减轻NAFLD 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细胞炎症反应,但是该两类药物对于NAFLD 患者疗效如何目前尚存疑问,Ang Ⅱ的两种阻断剂ACEIs 和ARBs 类药物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别?相关的临床资料非常有限。
背景 既往的研究表明血管经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和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下游细胞因子IL-18、IL-1β的表达与“二次打击学说”中的关键环节胰岛素抵抗及脂肪酸氧化障碍密切相关。然而,Ang Ⅱ 与NLRP3 炎症小体是否存在相关性,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未见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Ang Ⅱ、NLRP3 炎症小体在NAFLD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关系。从临床资料入手探索An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及结直肠癌组织中NIK-IKK 结合蛋白(NIBP)、磷酸化p65(p-p65)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转录因子E 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探讨NIBP 蛋白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分别检
背景 有研究发现,儿童型克罗恩病(CD)较成人型累及肠道更广泛,疾病进程更为凶险,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我们从疾病类型与疾病进程等方面对儿童型CD与成人型CD作了比较。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在2003至2014年间诊断为克罗恩病的11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将他们分为儿童组(发病年龄小于或等于16周岁)及成人组(发病年龄大于17周岁)。根据蒙特列尔分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型及疾病进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