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参与丙戊酸(VPA)代谢的中脂酰辅酶A中链家族2A(ACSM 2A)、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IA (CPTIA)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丙戊酸及其毒性代谢产物2-丙基-4-戊烯酸(4-ene VPA)血药浓度以及所致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纳入91例已连续单独使用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稳定剂量治疗一个月或以上的癫痫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ACSM 2A和CPTIA基因多态性,多重PCR法检测患者GST基因多态性,并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VPA和4-ene VPA稳态谷浓度,记录患者肝功能等临床检验指标.结果显示,ACSM2A rs1133607突变分别与4-ene VPA标准稳态谷浓度(p=0.034)、谷丙转氨酶(ALT)(p=0.014)和谷酰转肽酶(GGT)(p=0.027)显著相关,ACSM2A rs1133607突变型患者的4-ene VPA标准稳态谷浓度低于野生型并且发生肝毒性反应的风险较小.CPTIA rs597316突变与VPA标准稳态谷浓度显著相关(p=0.010),CPT IA rs597316野生型患者相对突变型患者具有较高VPA标准稳态谷浓度.而GST基因多态性与VPA、4-ene VPA稳态谷浓度及不良反应均无相关性(所有p >0.05).发现检测ACSM 2A rs1133607和CPT IA rs597316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提前预警癫痫患者使用VPA产生的肝毒性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感染科发热病人中协助鉴别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