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底偏压对非晶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09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不同的基低偏压下,采用直流溅射石墨靶的方法制备了非晶碳薄膜。结果显示,随着基底偏压的升高,薄膜中的sp2石墨片状结构含量增加,同时变得更加有序;当基低偏压进一步升高时,薄膜中的sp2相呈下降趋势。摩擦学测试表明,随着基底偏压的增加,薄膜的摩擦系数呈先减小再升高的过程,这个变化趋势和薄膜内的sp2相含量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可以归因为薄膜内部的排列更为有序的sp2石墨片状结构能减少摩擦时的剪切阻力,从而降低摩擦系数。
其他文献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纳米氧化锆(ZrO2)髋臼复合材料,利用UMT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剪切冲压性能,利用人工髋关节模拟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复合材料在小牛关节液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填充ZrO2提高UHMWPE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断裂载荷和断裂功,降低其磨损率。ZrO2/UHMWPE复合材料的磨粒尺寸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UHMWPE复合材
采用自行研制的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法向载荷为50N、往复频率1Hz、摩擦副接触形式为圃环外圆周/平面、初始线接触长度为6 mm,相对温度为80%、25vol%小牛血清去离子水溶液边界润滑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试验环境温度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钛合金配副的往复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7℃时磨损表面形貌,并采用电子能谱仪分析其磨损表面的主要元素组成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
为了改善菜籽油的稳定性,将该油进行环氧化改性。比较了不同反应时间的环氧化菜籽油的环氧值和碘值,发现反应时间为8小时较为理想。通过W/O型微乳反应直接在环氧化菜籽油中成功制备了schiff碱铜络舍物。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含schiff碱铜络舍物改性的环氧化菜籽油作为润滑油,具有抗摩减磨的作用,其机理为选择性转移。
考察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表面修饰蛇纹石超细粉体作为50CC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性能,研究了添加量对超细粉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及微观机械性能分析,探讨了蛇纹石超细粉体作为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制。结果表明,蛇纹石超细粉体可显著改善50CC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降低钢/钢摩擦副的磨损,其最佳添加量为1.5%。蛇纹石超细粉体的减摩润滑机制在于:①在铁基摩擦表面形成高硬
采用HFRR法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润滑性能。通过SEM,EDS测试了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检测了磨痕的犁沟深度及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3,校正磨痕直径为284μm,平均油膜形成百分数为47%,磨痕的深度达3.75μm,表面粗糙度为0.172μm;摩擦磨损的机理可归于在摩擦过程中,生物质燃油微小液滴被磨损破坏,生
采用多光束干涉法测量了高压弹流接触区冲击封油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玻璃块纯滑动时,首次冲击封油核心不随玻璃块移动,多次冲击冲击后封油核心的运动速度增加,但小于卷吸速度;随条纹数增加封油核心的运动速度减小。钢球纯滑动时,封油核心的移动分两个阶段,各个阶段润滑油的运动速度和油膜形状不同。实验结果表明了弹流接触中界面滑移的存在。
本文通过复合处理技术,即先采用磁控溅射在45钢表面制备了一层单质Mo膜,然后将其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最终得到复合MoS2薄膜。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MoS2薄膜与基体结合良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该薄膜无论在干摩擦还是油润滑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明显优于未经固体润滑处理的原始45钢表面和直接渗硫的45钢表面。
本文利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FeCrBSi涂层,然后将其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最终得到FeCrBSi/FeS复合层。在T-11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该复合层在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观察和分析了复合层的形貌与相结构。并利用X射线应力仪和纳米压痕仪分别测定了其残余应力和纳米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eCrBSi/FeS复合层与基体结合良
为了了解改性环氧复合胶粘层在长时间浆体冲蚀过程中的磨损机理,对200小时浆体冲蚀磨损的改性环氧复合胶粘层的磨损表面用SEM对其进行形貌分析,结合磨损曲线,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性环氧胶粘层的磨损机理随着改性增韧效果的增加,从以冲蚀粒子嵌入、破碎,脱落,形成深冲蚀坑→放射性裂纹的形成→基体的脱落为主的机制转换为以反复冲击碾压形成的浅冲蚀坑为主的机制。
采用直流脉冲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含氢非晶碳膜,制备的薄膜采用拉曼谱对结构表征,采用扫描电镜对应力释放花纹进行表征。除了众所周知的正弦型和花状等应力释放花纹,两种不同的花状花纹被观察到,一种是环状和正弦相互竞争存在的花纹,一种是带小齿的陀螺型花纹。我们通过平板起皱理论对花纹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