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长江口缺氧区内外两个泥质区-长江口东南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柱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定年的基础上,开展了粒度、总有机碳和总氮(TOC、TN)、碳稳定同位素(δ13 Corg)、菜子甾醇等生物标志化合物、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近百年来缺氧区沉积物中TOC和TN含量自1970s起增加;δ13 Corg值、菜子甾醇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1950年前较低,之后呈上升的趋势,尤其自1970s以来有显著增加,其中δ13 Corg加重了1.6‰,菜子甾醇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增加4.7倍;部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和亲生物元素不受控于“粒控效应”,其中Mo、Cd、As等RSE自1970s末以来明显富集,分别增加了83%、73%和50%,指示了缺氧区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底层水体季节性缺氧引起的底层水-沉积物界面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亲生物元素Ca、Sr、P含量自1970s末起分别增加了129%、65%和38%.上述参数的变化与我国化肥施用量和长江口硝酸盐浓度呈正相关,长江携带大量的富含营养盐陆源物质入海,通过初级生产过程,促进硅藻和甲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藻类死亡转换成有机质下沉到海底,增加了沉积物中海洋自生有机质的输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