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4年上海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来源 :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8308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上海1873—2006年共134年冬季气温资料和1961—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海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百余年来,上海冬季气温有3次明显的增温过程和2次降温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增温趋势,其中1970年代以来增温幅度最大.上海冬季气温具有2年、4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在1980年代中期,冬季气温发生增暖突变.过去134年间,上海冬季平均日数显著缩短,趋势倾向率为-1.6d/10a。上海冬季气温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局地城市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上海冬季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气温和全国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上海冬季气温增暖,局地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等也对上海冬季气温起到了一定的增温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海岛旅游的基本趋向,探讨了象山县海岛资源的基本情况与旅游开发优势,分析了象山县海岛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以及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本文阐述了关于休闲和休闲旅游的认识,论述了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性和价值,分析了宁波滨海休闲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讨论了滨海休闲旅游业需要社会支持体系支持的方面,如海洋局、文化局等,且结合R&D合作多维模型探讨了休闲创意支持系统的建构模式和运行机制,并详述了宁波开展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战略定位和系统架构。
本文阐述了象山发展面临的制约和机遇,并从开发对象、开发内容等方面对比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区别,探讨了象山旅游业的三个转变,包括游客的口味由封闭式的“景区游览”向开放式的“生活品味体验”转变、旅游组织由观光产品的汽车尺度,向休闲产品的徒步、自行车尺度转变以及旅游经营由“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的粗放经营,向体验经济时代的忠诚顾客战略转变的特殊优势,探讨了象山开展休闲旅游应采取的战略。
本文阐述了休闲渔业和传统渔业的共性,包括依托的资源基础相同、最终的发展目标相同以及基本的经营主体相同,并讨论了区别,包括产业内涵不同、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以及产业经营和市场消费的主体不同等,且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文分析了象山县的文化资源,论述了象山县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现状,探讨了推进文化和旅游共同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加强旅游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大力办好文化节庆活动等。
本文界定了海洋民俗文化和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概念,分析了其建设的条件,包括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是产业条件、国内主题公园业日益成熟是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技术条件以及中国丰富的海洋民俗文化是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资源条件,探讨了打造适应现代休闲旅游业的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方法措施,包括坚持以海洋民俗文化为核心、注重规模化和休闲化等,讨论了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和运营的对策,包括政府大力引
本文介绍了苍南县渔村的基本情况,包括渔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从渔人员逐渐减少、转产转业空间很大以及渔村人才流失严重,分析了该区办教育的情况,包括初中和小学教育面临诸多不平等、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对产业推动大为减弱等,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介绍了石砰虾蛄几十年来的捕捞方式及渔具的改进、产量、产值、暂养、销售、加工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苍南县云遮村的基本概况,以及该区村民营销紫菜的发展情况。
本文阐述了绿色旅游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日本“富有魅力渔村建设”的背景、现状及实施策略,并结合日本经验对发展绿色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提了几点建议,包括树立科学的绿色旅游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村资源以及以渔村居民为主体等。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D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果表明,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
本文利用全球海表海温资料(GISST)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研究了热带东印度洋海表温度持续性的季节差异,发现东印度洋海温持续性存在“秋季障碍”现象。进一步分析了东印度洋“秋季障碍”后冬季海温与中东太平洋海温、海平面气压及850hPa风场的关系,并且讨论了热带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季节变化与东印度洋“秋季障碍”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热带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