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机制、抗癌效果以及其治疗后对机体的影响,为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探讨新的给药途径。 方法:(1)不同剂量的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实验:新西兰大白兔肿瘤模型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注射艾迪注射液0.3ml/次、0.5ml/次、1ml/次,每3天一次,共4次,末次注射后3天处死,观察各实验组肿瘤的增长率及坏死率。(2)艾迪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生理盐水治疗对照实验:首先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性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组、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组、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治疗组。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共4次后处死。每组实验动物数量分别为12只、8只、8只。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三径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结果:(1)治疗前后艾迪注射液治疗组AST、ALT、ALP、BUN及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平扫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密度减低,增强后动脉期强化明显减轻,绝大部分肿瘤呈环形强化或强化不明显;无水乙醇治疗组CT表现与前者相似;生理盐水治疗组肿瘤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各实验组病灶均继续增大(进行性),但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无水乙醇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治疗后各实验组凋亡指数比较: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治疗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5)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大量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坏死周边见残存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并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无水乙醇组肿瘤内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少量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电镜下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组织溶解坏死,其内见大量凋亡小体形成,并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脂滴堆积;无水乙醇组肝肿瘤细胞大片坏死,电子密度减低,可见少量凋亡小体。 结论:艾迪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明显不同于无水乙醇,尤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可能激发和诱导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在抗肿瘤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本实验研究为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一个新的给药途径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对肝脏病变CT诊断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肝脏恶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肝脏非肿瘤性占位性病变、肝脏寄生虫病变的诊断进行了阐述。
目的:肝内血管解剖关系的建立和肝内病灶准确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治疗计划的选择。利用三维动态增强多排CT血管造影(3D DCEMSCTA),重建肝门及肝内血管系统并与肝内的占位病灶进行整合,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再现(3D VR)和表面遮盖(SSD)的方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将两者整合及三维重建。并与三
目的:探讨"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的临床诊断意义和X线下复位的方法。方法:对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从中选出不伴有肠梗阻但有明显"空回肠换位征"病人20例,总结其X线特征,探讨其形成的机制;对其中部分病例用自行研制的方法进行X线下复位,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病例均为成人,平均病史1.3年;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左右上腹中部为重,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螺旋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病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1例,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胰周积液和腹腔内炎性渗出,周围蜂窝组织炎,肾筋膜增厚,胰腺的密度可不均匀,其中2例在有相关临床症状时首次检查为阴性,其后复查才出现相应表现;急性坏死型胰腺炎5例,除以上以上表现外还可见胰腺的出血、坏死。结论:螺旋CT
目的:探讨正常胃贲门部的X线表现及其结构。方法:对100例正常无胃贲门部病变者作特定的贲门部双对比钡餐检查,并逐步统计横形粘膜皱襞(或贲门星)及其上,下粘膜皱襞的显示率。结果:100例中,贲门口横形粘膜皱襞(或贲门星)及其上,下粘膜皱襞的显示率为100%。结论:正常胃贲门部的X表现由其口部的横形粘膜皱襞(或贲门星)及其上,下约2.5cm的粘膜皱襞共三部分组成。
目的:提高认识膀胱癌的磁共振(MRI)诊断,分析膀胱癌的MRI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RI诊断为膀胱癌病例,其中18例经手术或膀胱镜检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MRI表现。结果:MRI检查对膀胱癌极为敏感,本组MRI均诊断为膀胱癌,误诊1例,正确率94.7%;MRI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3例,符合率72.2%。结论:MRI对膀胱癌诊断准确性极高,与病理分期也较符合,但对深肌层侵润的准确性
目的:认识异位妊娠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CT表现,其中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20例,并左侧输卵管慢性炎症5例,失血性贫血8例;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1例;左侧输卵管妊娠未破裂2例。年龄为17~39岁,平均年龄为25岁。结果:31例输卵管妊娠破裂者主要CT表现:(1)附件区见混杂密度包块,内有CT值为10~30HU的孕囊及胚胎组织影,周围有大小不等的CT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其中男孩10例,女孩4例,年龄1小时~21天。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为:[1]早期肠间隙增厚≤2mm(14例);[2]进展期肠间隙增厚>2mm(10例);[3]动力性肠梗阻(10例);[4]腹腔渗液(8例);[5]肠壁积气(6例);[6]门
目的:探讨肠套叠腹部平片X线征象的发生率、精确率及其对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0例经空气灌肠或空气灌肠并手术证实为肠套叠患儿的X线腹部平片和500例类似年龄的有胃肠症状而无肠套叠的儿童的X线腹部平片征象作对照分析。结果:对肠套叠诊断可能有价值的几个腹部平片X线征象只在部分病例中发生,同时也可见于部分对照组者的腹平片。结论:腹平片对确诊肠套叠有一定限度;而空气灌肠为进一步确诊肠套叠的必要手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充盈剂可发现和正确定位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对胃癌T分期的正确率为73%(41/56),判断浆膜侵犯的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