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影响财政支出政策的政治文化因素

来源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财政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相对缓慢,而军费、对外赔款等非生产性支出则急速膨胀,且占去支出总额的绝大部分,因此清政府投入到近代企业、教育等领域的资金极其有限,支出政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其积极效应较之消极效应相比相形见绌.影响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时的社会、军事背景外,封建吏治的腐败、统治者财政思想与观念的落后、政策执行者素质能力的低下是三个较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教学设计系统要素概念模型语义分析出发,探讨多媒体技术及商务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诸多环节和相关因素,并结合高校教学实践,提出了面向多媒体综合应用和注重创意实践的课程宗旨.教师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的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技术与应用多层面立体化联动的局面.
本文采用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重点对港股中的H股板块和上证A股之间的联动性进行分析.以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网络科技泡沫破灭、SARS疫情爆发等为时间节点,分时段实证考察了香港与内地两地股市在各个时期内联动性的特点.结果表明:港股中的H股与A股的联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个加强的趋势;大部分情况下A股市场是港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进而,由格兰杰检验衍生出的结论是:国
《国有资产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实践针对性突出的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在《国有资产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单纯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案例法、讨论法却能收到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划分以来,该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各国中央政府.本文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各朝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变迁及启示,说明了适度分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改善措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税收变革的实践,中国的税制改革也在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从时间和内容上来看,30多年来中国税制的改革进程大致经历了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密切相关的三个大的阶段.即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复苏阶段(1978~199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繁荣阶段(1992~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深化阶段(2
中西税收思想的比较研究,就其性质来说属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范畴.早从19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外学术界,甚至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之间的价值判断以及相互间源流关系及相互影响就开始了无休的争论和不息的探索,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范围广泛聚焦的学术问题.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冲淡,故其经济思想亦谋安静、平和之效;西方文化讲求科学、民主,故其经济思想亦在理性、功利上下工夫。中国文化的精髓在
西晋王朝是中国最长最混乱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统一时期.西晋之所以能统一中国,除了其具有强盛的军事力量之外,还得益于其财政经济政策的正确、理财措施的得力.伟大的理财思想家傅玄为西晋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独特的理财思想、得力的理财措施,是中国的财政思想领域的瑰宝,对于现今的政府理财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傅玄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措施强调了以下几点:(1)根据区域不同征收赋役不同,因地制宜
财政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具有多种功能的价值意义。因此,正确评价财政历史的文化地位,合理评估财政历史的现代文化价值,是研究该课题的重要意义所在。提出,财政史学是现代财政理论发展的源泉,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需要,是中华文化史的重要记录之一。历史上的理财思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财税制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财政文化传统,批判地总结和继承前人留下的历史经验,
会议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强了税收文化建设工作。其税收文化的重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政府确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博弈的规则。其次,是纳税人与税务官员—即税务局的成员—互动。此外,纳税人也相互影响。最后,纳税人作为投票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将来的税收博弈规则。具体措施包括税收制度改革,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开展税收文化的“扫盲”活动等。提出税收制度建设与税收文化建设要相互捉进,要站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