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论阳明与冲脉的关系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2017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其《景岳全书》中又特有《妇人规》上下两卷,内容分为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症瘕及前阴十类,依据妇女生理特点和病变规律,论述妇科诊治法则.为中医妇科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傅青主,名山,初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所著《傅青主女科》(下称《女科》)是清代具代表性的妇产科传世专著.《女科》全书分两卷,论及妇人经、带、胎、产、杂诸疾80症,涉方83首.其论理宗《内》《难》《伤杂》等经典,辨证详明,法度严谨,方药独具特色,疗效卓著而备受后世医家所尊崇.傅山擅以五行理论指导临床,重视痰湿病机,从肾肝皆重论经水,具有“强调从肾治本,重视舒肝养肝,
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尤以擅长妇科见称,其所著《傅青主女科》理法严谨,辨证详明,药简方效,对于指导临床及启迪后学极具影响.傅氏十分重视从肝论治妇科病.中医学认为肝属木而藏血,保证了女子以血为根本的物质基础,肝疏泄失职则女子气血失调,诸症蜂起.
《妇人大全良方》一书是陈自明之作,该书计二十四卷,分为八门,前三门(调经、众疾、求嗣)是妇科,后五门(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是产科.编排体系是门下设论,论后附方.全书总共二百六十九论,按妇女自然之生理、病理特点,分门列病,先论后方.
阴阳理论是建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根本学理依据,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万物由来、变化的论述方式.阴阳哲学不仅是中医学理论的建构基础,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论证的理论依据.在《素问》中,论述阴阳理论的地方很多,但是以《阴阳应象大论篇》最为详细、经典,该篇文字是阴阳理论接入医学理论的标志性论述.今就《阴阳应象大论篇》中的经典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论述如何使用阴阳理论辨识女性头面部病症,介绍传统中医思维
韩百灵教授是当代妇科泰斗人物,南罗北韩中的“韩”说的就是北国龙江韩百灵.20世纪80年代初,韩百灵教授创立了“肝肾学说”.韩百灵教授认为妇科疾病重视肝、肾、脾、气、血;变化于虚、实、寒、热、痰、瘀、郁、积;强调肝肾与血海、胞宫有着紧密联系,从而奠定了韩氏妇科独树一帜的风格.冲任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一部分,为全身气血之要所,妇女的经、带、胎、产和哺乳等生理活动无不与冲任有关.因此,历代医家对冲任学说
“血见黑则止”又称“红黑则止”,语出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意为药物炒炭后有止血之效.列出以炭类药为主的止血名方“十灰散”,被后世奉为治疗出血之圭臬.李时珍曰:“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明·王肯堂指出:“炭药止血的道理,谓血乃心之色,黑为肾之色,肾水可制心火,故血见黑即止”.然也有后世不以为然者,认为“红见黑即止”之说,迹近臆测,且炭药止血每多流弊,故不主张应用.总之,对于“红见黑即止”之说,众说纷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第八》.书中所论之风,为中风之风,即为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所立之法.治以王清任补阳还五汤,达到补气活血通络的目的.然后世医家诸多发挥,已将其应用范围扩大至临床各科.现将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哈荔田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妇科专家.哈氏妇科是全国中医妇科十大流派之一,哈荔田教授三代世医,是哈氏妇科的领军人物.哈荔田教授毕生致力于岐黄之术,临证五十余载,经验丰富,名重于时.《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是哈氏妇科流派的重要典籍,详细记录了哈荔田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反映了哈荔田教授深厚的中医功底和高超的妇科造诣.《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分为医案、医话两部分。笔者通过对《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
余偶然读到清代汪昂《汤头歌诀》其中一首:“滚痰丸是隐君方,礞石黄芩沉大黄.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这句“百病多因痰作祟”,对于医学者着实耳熟能详,如今不防斟酌一番.其实准确来说,“百病多因痰作祟”并不是一家之言,它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概念、一种观点,历代很多医家都有过类似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中医痰病,涉及临床各科,因其病因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故而致病广泛而复杂多变.因痰所致的妇
气血是人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气血调和,不失其常,则脏腑功能运行正常,虽有贼邪,不易伤人;若气血失调,正气虚衰,邪气易于侵袭人体而发病,故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调补气血在疾病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之源起于《内经》,《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