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概述了以活性炭和膜过滤技术为核心的家用净水器的净水工艺及净水效果,并介绍了以这两种工艺为基础的复合型家用净水器净水工艺。针对我国现今净水器发展状况讨论了净水器相关生产标准、管理办法,并对家用净水器发展方向做了简单展望。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
【出 处】
:
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09年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了以活性炭和膜过滤技术为核心的家用净水器的净水工艺及净水效果,并介绍了以这两种工艺为基础的复合型家用净水器净水工艺。针对我国现今净水器发展状况讨论了净水器相关生产标准、管理办法,并对家用净水器发展方向做了简单展望。
其他文献
以取自松花江并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的水为实验水样,考察了单独臭氧化及三种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及转化。松花江水中共检测到50种有机污染物,以酯类为主,占水中有机物总量的70%以上,同时还含有脂肪烃、杂环烃、醛酮醚类有机物,占25%。单独臭氧化使有机物种类减少到36种,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23.5%。催化臭氧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臭氧化,三种负载型催化剂中,以‘Ti02/沸石
硫氧化自养型反硝化中,反硝化菌(Cenus Thiobacillus等)将多种硫化物(S2-,So,S2O32-,S4O62-,SO32-)氧化为硫酸盐的同时,硝酸态氮被还原成氮气(zhang andLampe,1999)。这些自养型微生物把硫当作电子供给体,无需外部碳源(甲醇,乙醇,醋酸盐),因此价格低廉的硫磺可代替甲醇应用于C/N比较低的废水处理中,其经济性和反硝化效率均较高。特别是作为后续的
本文通过数月的连续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冬季水温较低的情况下,需20d进行BAF的挂膜启动;运行稳定阶段,BAF对COD(Mn)的去除率平均为14.5%,对DOc平均去除率达到了1O.83%,且其主要去除的有机物为BDOC,去除率达到54%;采用预臭氧化工艺可有效提高BAF对有机物的去除率;BAF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空床停留时间的
通过分析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内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根据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要求,提出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分析其技术优势和适用性,并在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推荐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济南作为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面对日益扩大的用水需求,济南市在加强节水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确保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几种常见的非传统水源开发形式中,中水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济南市非传统水源开发的主要形式。本文针对济南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中水回用产业是介于一般竞争性产业与纯公共福利部门之间的混合性产业,中
介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调度系统运行管理发展阶段以及综合技术设备应用。针对企业经营精细化目标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结构性调整,本着经济、高效、节约原则,有效解决早期系统建设在整体架构上封闭设计形成的技术瓶颈和扩容制约,形成有企业特色的技术路线。为供水安全保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采用小试实验对比考察了不同组合工艺(包括混凝沉淀+UF、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十UF、混凝沉淀+PAC-UF)对超滤膜渗透性能影响及除污染效果。结果表明:原水直接膜滤,膜通量下降非常明显,膜污染严重。不同组合工艺均能使膜通量增加,延缓膜通量下降速度,其中投加混凝沉淀+PAC.UF工艺对膜通量的改善效果最明显;不同组合工艺均能保证超滤膜出水浊度低于O.2NTU;此外,不同组合工艺均能提高超滤膜对水
研究主要针对西南村镇库泊地表水源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本文介绍了该区域饮用水源特点和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的技术发展思路、综合措施、以及核心技术。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有效准确同时检测饮用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MC-RR、YR、LR)的方法。当流动相中甲醇:0.05%TFA水溶液=60:4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38nm;进样量10μL时,所建立的藻毒紊标准曲线在0.1~2m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9。应用该方法检测了2009年夏季太湖和上海某水源水库原水,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和回收率可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针对黄浦江和长江原水,通过臭氧化小试实验研究副产物溴酸根(BrO3-)的生成模型。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舍溴离子(Br-)较少,生成的BrO3-超标风险较低;而长江原水中Br-含量较高,为103.5μg/L;1.6mg/L初始溶解03、pH7.3、Br-100μg/L、25℃条件下,长江原水臭氧化30min后生成了15.2μg/LBrO3-,超过国家标准10μg/L(GB5749—2006)的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