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砂-橡胶颗粒轻质土工填料的工程特性,开展了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利用FLAC 3D对填料进行了应力—应变数值模拟,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相吻合。同时,相比较于三轴不排水试验下纯砂的模拟,砂-橡胶颗粒复合填料的模拟更接近室内试验结果,说明在考虑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考虑不同材料的本构模型与实际结果更为接近。
【机 构】
: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MO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
【出 处】
: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砂-橡胶颗粒轻质土工填料的工程特性,开展了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利用FLAC 3D对填料进行了应力—应变数值模拟,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相吻合。同时,相比较于三轴不排水试验下纯砂的模拟,砂-橡胶颗粒复合填料的模拟更接近室内试验结果,说明在考虑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考虑不同材料的本构模型与实际结果更为接近。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盾构机土仓压力控制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模型参数在线估计方法。以实验室模型试验观测的土仓压力与控制模型计算的压力值残差平方和最小值作为参数估计问题的目标函数,螺旋输送机转速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土仓压力作为系统的输出。实验时设定推进速度为常数,通过改变螺旋输送机转速调节土仓压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现场实测值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计算值基本一致,仅桩基XJ27和XJ31略有不同,现场实测值略大一些,桩基XJ27由C区变为B区,桩基XJ31由D区变为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变形能力,以及耐久性和裂缝自愈能力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水工防渗结构。龙头石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大渡河干流第15级电站大坝,8度设防烈度。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应力及变形分析,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坝体在荷载作用下的特征。采用Ducan-Chang E-μ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材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竣工期及
砂土渗透系数的定量测试关系到降水入渗和地下水补给等问题,尤其在干旱地区,砂土的渗透系数测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有许多测定砂土渗透系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分析法和野外测定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竖管法和微水试验相结合的探测砂土渗透系数的方法。设计了现场快速探测高渗透系数介质各向渗透系数的方案。根据所需测量的渗透系数的方向,选择不同形状的竖管置入砂土层中,该竖管所处的深度即为所需测
由于我国独特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岩石高边坡问题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岩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高边坡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其稳定性对整个工程的投资、安全、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某城市地下隧道工程为实例,详细研究了高边坡的岩体条件和环境条件,分析该高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坡体内存在倾向性临空面的贯通构造
在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单桩载荷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PCC单桩的承载特性做了初步探讨。重点分析了PCC单桩的沉降曲线的特点,将其沉降曲线分为弹性沉降阶段和弹塑性沉降阶段。指出桩体受荷后首先进入弹性沉降阶段,此时荷载与桩体沉降呈线性关系;随着沉降的逐渐增大,桩侧摩阻力也逐渐增大,当桩体沉降达到弹性极限沉降量时,柱侧阻力达到了最大值,此后桩体进入弹塑性沉降阶段。提出可以用双曲线拟合PCC单
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源法判断水工建筑灌浆效果的方法。首先,提出了现场基于热源法判断水工建筑灌浆效果的方案,通过对比灌浆前后水工建筑温度场,确定是否存在渗漏通道,进而判断灌浆效果;其次,推导了以灌浆孔为中心呈圆弧形分布的点热源和线热源模型,在灌浆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推导出灌浆孔均匀发热的线热源模型,在灌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推导了以灌浆盲点为中心的低温点热源模型;最后,分别对灌浆良好的情况和灌浆不良情况进行
岩锚吊车梁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新型支撑结构,其设计计算没有完善的理论依据,也没有正式规范可循,多采用挪威的经验公式。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岩锚吊车梁局部计算模型内施加岩体初始应力场以及在局部模型边界施加厂房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各级增量位移,以此来反映洞室群施工开挖过程对岩锚吊车梁支撑处受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降低岩锚梁混凝土与围岩交界面材料的粘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是一项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联合优点的软基处理新技术,经过研究推广,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路基工程,布置全断面监测,得到了沉降监测值和地表沉降监测时程曲线。通过地表沉降结果可知,抽真空初期由于较易被压缩的表层和浅层土体固结较快,因此沉降较快,但由于固结是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后续固结逐渐趋缓。分析可知,测试得到的表层沉降曲线符合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
通过对大量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数据的总结,提出了平板载荷试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反力系统中堆载及地锚的副作用,沉降观测系统中基准梁的相对位移,加载设备中承压板尺寸的选择,以及相关规范中存在的不足。重点对前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为完善平板载荷试验规范提供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