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蛋白质是决定生命存在和运动的最重要物质之一。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生物体系的电子传递及其相关过程是揭示生命本质的较好途径。电极作为一种研究荷电界面的模型系统有助干深入了解蛋白质发生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机 构】
:
中山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是决定生命存在和运动的最重要物质之一。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生物体系的电子传递及其相关过程是揭示生命本质的较好途径。电极作为一种研究荷电界面的模型系统有助干深入了解蛋白质发生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近年来,CdSe, CdTe等量子点在生物标记、活体示踪成像、肿瘤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Cd2+的生物毒性而限制了量子点的应用。因此,寻找无毒、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的高性能荧光标记物受到重视。具有荧光特性的碳点已成功应用于细胞标记,并且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目前,荧光碳点主要通过硝酸氧化法制备,这种方法耗时长,而且难以得到颜色单一的碳点。笔者采用电化学方法,以廉价易得的石墨为原料成功
本文通过制备合成新颖半导体纳米材料或表面改性修饰等手段,设计和构建功能化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电极,利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光电化学测试平台进行了相应的光电化学性质测试,探讨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过程,同时研究了该体系在DNA检测和湿度、气敏传感等电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浓度为0.2 mol/L的KOH溶液中,钙与茜素红形成的络合物是电活性的,于-1.02V(vs.SCE)产生较灵敏的极谱峰,峰电流与钙浓度在2.0×10-8-2.0×10-6mol·L-1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969),检出限为1.0×10-8mol/L。利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及循环伏安法探讨了极谱峰的电化学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钙与茜素红形成的络合物极谱峰有吸附性质,是不可逆的,
铬天青B (CAB)是一种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光度分析络合剂,在该方面己有应用。该化合物为暗红色的晶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乙醇,它的水溶液及乙醇溶液均呈深度暗红色,少量时则为棕黄色。它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在分子中含有琨式结构,具有电活性。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在CHI660C型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以Cu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体系pH5CAB浓度为5x10-4m
目前,工业废水中2,4-二氯酚去除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萃取、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法等。但运用这些方法处理2, 4-二氯酚,都存在缺点。而生物膜电极法是结合生物膜法和电化学法的优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水处理方法。该法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然后在低压直流电的作用下使污染物在生物和电化学的双重作用下得到降解。本文研究了生物膜电极处理2,4-二氯酚废水。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应用生物膜电极方法处理苯酚废水,研究苯酚废水在不同反应器中的处理效果,以及不同环境对于生物膜阴极降解苯酚的影响,目的就是证明运用生物膜电极方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可行性。
在两点电位滴定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等电位间隔法处理电位滴定数据。经对文献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二阶微分法一致。
采用β型微孔分子筛膜修饰水/1,2-二氯乙烷界面,有效拓宽了电位窗。采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离子在该界面的转移反应。
电分析化学中,碳纳米管常被用作电极修饰材料,能显著提高化学修饰电极的分析性能.同时,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碳纳米管也是一种制备高性能分析电极的理想材料.然而,碳纳米管的溶解/分散性差,常见化学改性方法又会影响其导电性.目前,碳纳米管在电极材料方面最成功的应用是作为碳纳米管碳糊电极的导电成分,但该电极也存在碳糊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差等不足。另一方面,商品化玻碳、金属电极虽然电化学性能可靠
薄层长光程光谱电化学池在光谱电化学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获得电极过程原位光谱信息的有力工具.笔者近期基于薄层光谱池,对天然类黄酮抗氧化物质开展了一系列测试,涉及抗氧化性能(还原性)与结构的关系、对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氧化产物的快速分离和氧化反应机理等,体会到将电分析化学方法进行拓展并运用到其它相关领域特定目标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