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甘油三酯sn-2脂肪酸分布检测方法的比较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猪胰脂肪酶法、Novozym435法和格林试剂法三种方法测定甘油三酯2位脂肪酸分布,比较了这三种方法的数据结果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猪胰脂肪酶法和格林试剂法结果基本一致,Novozym435法结果棕榈酸甲酯(Me-C16∶0)低2%-4%左右.同时研究发现,对于猪胰脂肪酶法来说,猪胰脂肪酶会带入脂肪酸干扰,脂肪酸峰面积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使脂肪酸的最大峰的峰面积为干扰的100倍以上,才能得到良好结果.
其他文献
实验选取了三种不同粉质特性的面粉,采用真空和面的方式制作生鲜面,分别研究了不同和面真空度对面条色泽、蒸煮及质构等特性的影响,并测定了真空和面对生鲜面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三种面粉,真空和面均能明显改善生鲜面的色泽,降低其蒸煮损失,提高蒸煮后的拉伸强度和最大剪切力,但对不同的面粉改善程度有所不同.综合不同真空度对三种面粉制面特性的影响程度,确定实际生产中将和面真空度控制在-0.06MP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浓度、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率在90%以上,经碱炼玉米油中AFB1含量降至5μg/kg以下,优于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
现代化大米加工厂建设主要功能要素近年来,随着大米加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大米加工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中小规模的大米加工厂将逐渐减少,1000t/d以上规模的现代化大型大米加工厂将会逐渐增加,而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化大型大米加工厂是集仓储、烘干、大米加工、大米深加工、副产品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米厂,做到集规模化、大型化及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实现最基本的大米加工基础上,
随着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及人们对食用油卫生的更高要求,植物油浸出溶剂质量及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油浸出溶剂标准的相关情况,分别阐述了国内标准的演变历程,国外标准的现状,国内外标准关键质量指标的对比,己烷的法律地位以及新颁布的GB16629-2008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希望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从8种培养基组分中筛选出对产DHA有显著影响的3个关键因素葡萄糖、谷氨酸钠和NaCl,然后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设计逼近最优点,以此作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最后通过响应面法(RSM)设计得到裂壶藻产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25.46g/L,谷氨酸钠12.44g/L,NaCl4g/L,在此最优培养条件下,裂壶藻产DHA达到了6g
本文研究了利用固定化脂肪酶435进行酯化反应降低稻米油酸价的方法和工艺.考察了反应时间,酶添加量,甘油分散粒径,滴加有机溶剂,充加氮气,水分含量以及加水方式这7个因素对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大于2h,加酶量为大于0.5%,甘油添加粒径为小于1mm,含水量为0.5%-6%时,可显著提升酯化效率;同时,滴加有机溶剂、充加氮气、三种加水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效率.
亚麻籽因其含有的多种功能性成分(α-亚麻酸、亚麻胶、木酚素等)及其具有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其在加工、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易氧化酸败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综述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问题,讨论了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的变化及其评估,并重点阐述了内源性抗氧化物质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为亚麻籽油加工和应用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本文研究了天然维生素E对油脂煎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200ppm天然维生素E的棕榈油在煎炸过程中,C16∶0含量升高、C18∶2含量下降,且脂肪酸组成与空白棕榈油无显著性差异(P<0.05);碘价、酸价逐渐升高,而氧化稳定性(OSI)逐渐降低,且这三个指标与空白棕榈油差异不显著(P<0.05);聚合物指标在煎炸过程中逐渐升高,与空白棕榈油差异显著(P<0.05),添加有维生素E的棕榈油聚
食物煎炸的关键在于过程管理,本文综述了食物煎炸良好操作规范(GMP)6大实施要点,按GMP煎炸操作,即可在保证煎炸食品的营养和安全性,同时延长合格油脂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食物资源和成本,研究结果可为煎炸油国家标准的制订与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以脱酸油茶籽油为原料,进行吸附法脱色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脱色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脱色剂为活性炭与活性白土混合物(比例质量为1∶1),混合脱色剂添加量6%,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30min,该条件下得到脱色率为91.16%,其色泽达到化妆品和医药用油茶籽油对色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