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工作的探讨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气象学会201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soft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防雷设计技术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内容开始着手,在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两个方面评价建筑物防雷设计,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他文献
在国外,IEC和ITU两大国际组织针对建筑物和通信站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继发布了IEC61662、IEC62305和ITU-T k.39等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实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国内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也提出相应的规范。本文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对QX3-2000、ITU-T k.39和
介绍了接地电阻测试仪读数方法和在日常检测数据的极值判定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简单示范应用。结论表明,仪表读数和记录应采用读数的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原则,极值判定应采用全数值比较法。
通过一起雷击致人死亡事件,分析了美宫小学发生雷击的原因。具体包括雷电活动的规律,雷击原因分析等。结果表明,美宫小学雷击的原因是学校选址不当,正处于雷暴走廊。建议学校另选新址并加强防雷措施。
讨论PMS与KMS的取值,IEC62305-2给出的散型表格取值方法,其远远无法满足实际评估工作中遇到的连续型取值的问题。本文则是在此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函数拟合的方式对IEC62305-2给出的PMS与KMS离散型取值进行计算,得出符合该表格离散型数据分布特征的连续型函数式,用于弥补实际风险评估计算过程中遇到的没有表格中相关数值的取值问题。
本文以我市防雷图审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不足或不明确的地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为今后此类问题的规范化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三明新一代天气雷达站所处位置的地理、土质、气象等自然环境的特点,确定了雷达站的防雷等级。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方面,详细描述了雷达站的防雷设计,达到了综合防雷设计的基本要求。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电气及电子设备数量正急剧增加,更使这些设备遍及千家万户。电子设备越来越精密,耐压水平越来越低,雷电、外电磁场等所引起的感应电压成为不可避免的危害。为了使各种电子设备在现有的环境下,有限的空间、时间及频谱资源条件下正常工作,采取屏蔽并接地的措施就成为了必然。各种措施中屏蔽与接地是抑制与减少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雷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严重危害,屏蔽技术的防护有不可替代的
文章概述了福建省2010年雷电灾害时间分布特征和雷电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雷电灾害与雷闪数据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特征对比。简述了雷击伤亡事件特征。结果表明,闪电定位数据与雷电时间分布特征一致,与雷电空间分布特征不一致,雷电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从煤矿企业防雷实际出发探讨了防雷安全检测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组人员广泛调查、收集资料、多方咨询征求意见,力求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文章介绍了滚球法的定义,正三角形布置的三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立体形状,三针保护范围的立体几何求解过程和计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