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泥沙淤积特征及其对河控三角洲沉积机理研究的启示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ang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是为解决地表径流时空上的重新分配,满足防洪、灌溉、航运等需要而建造的人造湖泊。为解决泥沙淤积引起的调节性能降低、淹没区盐碱化等运行中出现的经济、生态或安全问题,以泥沙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相关研究机构对水库泥沙冲淤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合理运用进而实现兴利除弊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库区水流存在壅水流态和均匀流态,其中的壅水流态可以发生3种输沙和淤积机制:①推移质运动,因水流挟沙能力降低,入库推移质在回水末端淤积,悬移质中粗颗粒泥沙在回水末端下游淤积并向上下游发展,在干、支流回水末端分别形成“翘尾巴”和“拦门沙坎”淤积形态;②悬移质运动,泥沙扩散到水流全断面,由于壅水,沿程水深加大、流速降低、挟沙能力递减,受重力和紊流扩散影响,除粒径极细的悬移质泥沙沿水深较均匀分布,普遍存在含沙量梯度;坝前方向,水深增加,挟沙能力降低,悬移质中的部分粗颗粒泥沙逐渐落淤,构成水库泥沙淤积的主体;③异重力流运动,在满足特定的边界(库区地形或比降)和水沙(流量、泥沙粒径、含沙量)条件下,入库挟带细颗粒泥沙的高含沙浑水因密度差沿三角洲前坡潜到清水下并沿库底向下游运动,形成异重流输沙流态。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最近我们在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和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
会议
会议
会议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群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地层,针对洗象池群沉积格局展布规律及层序划分,目前存在着广大争议问题,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岩石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勘探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指导,以测井、地质、地震等学科作为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洗象池群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深入了解了四川寒武系构造沉积背景以及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针对层序地层学中关注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对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综合研
本文通过区域钻录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化验数据,针对四川盆地龙岗东部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储层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长兴组储层主要赋存于礁滩复合体之中,沿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展布,生物礁规模较大,物性普遍较好(陈宗清,2008)。储集岩主要为生屑云岩(灰岩)、具颗粒幻影粉晶云岩等,其中白云岩储集性能普遍优于灰岩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溶)
宝塔灰岩是指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区奥陶系宝塔组的一套泥晶灰岩或生屑泥晶灰岩,因其层面上普遍发育形似“龟裂纹”或“马蹄纹”的特殊网纹构造,故又得名“龟裂纹灰岩”或“马蹄纹灰岩”。宝塔灰岩是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唯一在层面上具有这一构造形态的石灰岩沉积地层。鉴于宝塔灰岩稳定的岩性,宝塔组网状构造广泛分布,因此宝塔组灰岩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上具有重要意义,常被视作华南奥陶系地层的鉴别标志。在过去,地质学家们仅仅是把
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为例,基于钻测井、三维地震数据,开展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体系三维地震表征,对河口坝的动力学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赣江三角洲河口坝沉积观测结果,总结分流河道-可口坝沉积体系的沉积演化模式.古龙凹陷X井区嫩江组三段可识别出3期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体系.从早期到晚期,泥岩颜色由黑灰色、深灰色到灰绿色转变以及河口坝厚度逐渐减薄(10m、5m和4m),显示湖水由深变浅(17m、8
米兰科维奇理论主要基于轨道要素,即偏心率(E)、地轴倾斜角度或称黄赤交角(O)和岁差(P)3个参数周期性的变化引起光照、冰川消长、气候等变化,从而导致了地球表面气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等的周期性变化.受天文轨道周期控制形成的地层序列即为米兰科维奇(米氏)旋回.米氏旋回可以反映地球表面日照量和古气温的变化,比如Lisiecki和Raymo,(2005)通过深海氧同位素分析,恢复了5.SMa至今全球古
河口是湖泊最为活跃的沉积中心,受河流、潮汐、波浪等因素影响,水动力状况复杂。泥沙动力学主要研究泥沙在重力、河流、波浪作用下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规律,其理论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为深入理解河控三角洲“湖岸线控砂”机理、“动力-沉积-地貌”过程及生长模式提供借鉴。湍流是包括河流在内地表水体运动的主要形式,由近乎无穷多尺度漩涡构成,具有三维非定常随机不规则有旋流动的特点,其动量、能量和质量的传递速率远高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