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与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机理研究

来源 :2011年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异常尤其是区域干旱频率、强度、地点等出现新的特征.2009、2010年秋冬春持续干旱,2011年春夏长江流域旱涝急转等气候异常现象影响巨大.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降水资料、海表温度距平(SSTA)、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OLR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FY-2D资料,通过REOF提取干旱空间分布型,采用合成分析、诊断计算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干旱事件的机理研究.2009/2010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极端干旱发生在中等强度中部型E1 Ni(n)o背景下,而不是统计意义上典型La Ni(n)a背景这一事实.受中部型El Ni(n)o的影响,反Walker环流导致赤道100-120°E附近形成显著异常的下沉运动,南海及东南亚周边地区存在一个强大的异常反气旋;同时,西南地区受副热带反气旋性异常环流控制的影响,两者的共同作用,对流层低层存在明显气流辐散区,其持续异常是极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少雨不是孤立的气候事件,欧洲和美国中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气象干旱,这些都是在同一气候背景下发生的.一是拉尼娜及其衰减对热带与副热带地区天气气候产生了强烈影响;二是今年春季欧洲和俄罗斯中部出现持续的高气压异常活动,而东部为低气压环流.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可能机理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转换快、热带季风系统和对流活动异常活动显著,长江中下游经历多次显著的对流活动发展过程、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状况发生根本性转变,长江中下游为显著的水汽辐合中心.
其他文献
栎林是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造林树种,目前对热扩散树干液流法测定栎林蒸腾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法连续测定北亚热带次生麻栎、栓皮栎的的蒸腾速率.研究
本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钾肥在酸性土壤上对甜玉米的肥效与氯化钾相当,或略高于氯化钾肥;活化钾肥的钾利用效率高于氯化钾;两者混施,可有效促使甜玉米植株对氮、磷的吸收.在本试
本研究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西北黑垆土在不同施磷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且模拟其磷素淋溶阈值.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在耕层土壤中
为探索不同植被类型对小流域土壤结构与水分入渗的影响,以桐柏大别山区江子河小流域为对象,运用土壤分形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和水分入渗
利用网袋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在480d内对不同长度玉米、大豆秸秆的养分释放状况进行了监测,以明确不同长度秸秆生物量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秸秆均表现为前期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施肥方式下几种不同肥料品种和用量对香蕉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方式下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与农户传统管理相比,单株香蕉产量和成产株数比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石英砂分根施用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盆栽试验,研究低磷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mous mosseae, GM)与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BJ)不同接种方式对大豆(
  贵州黔西南兴义市,2011年5月起发生气象干旱,截止8月31日统计,123天降雨量343.6mm,1971~2000年同期平均降雨量995.9mm,偏少66%,为近50年来最低值(538.3mm/1963年);气象干旱
"稻田综合种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利器,既可实现绿色生产,又可显著增加稻农收入."稻田综合种养"倒逼水稻与水产生产过程不施农药少施化肥,一水两用与一田两产驱动资源节约
  本文依据宁夏全区19个县、地(市)级气象站1951~2000年春季各月(3~5月)降水量资料,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Z指数和旱灾指数作为干旱灾害的指标,建立了春季旱灾序列,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