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银北盐碱地牧草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及产业示范”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引进筛选出的耐盐牧草在银北盐碱地上展示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盐碱地的高效种植利用树立了示范样板,为调整盐碱地区的农牧产业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加速银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了新途径。本文介绍了银北地区种植耐盐牧草改良盐碱地的研究效果,浅谈了耐盐牧草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机 构】
:
宁夏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宁夏农林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北盐碱地牧草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及产业示范”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引进筛选出的耐盐牧草在银北盐碱地上展示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盐碱地的高效种植利用树立了示范样板,为调整盐碱地区的农牧产业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加速银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了新途径。本文介绍了银北地区种植耐盐牧草改良盐碱地的研究效果,浅谈了耐盐牧草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其他文献
2009年6月21日某镇孟根哈日根嘎陈刘某某饲养的羊发生突然死亡,请求速去诊治,接到报告后及赶赴现场进行了诊断,本研究介绍中毒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病理解剖进行了诊断。
本报告介绍因灭虱引起羊急性中毒情况及治疗方案,包括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结合病理解剖进行的诊断。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分散的个体农民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平罗县紧紧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本文介绍了平罗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宁夏的野生沙棘,系沙棘属鼠李沙棘种内的中国沙棘亚种。分布于固原市河川、黑城至西吉将台堡一线以南各县及六盘山、月亮山和南华山,生于向阳山坡、林缘或河滩地,在宁夏中北部山地和沙区水分条件较好的沙地、沙丘间低地也有分布。本文介绍了生物学特征及生境群落,浅谈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提出了保护意见。
“十五”期间,海原县草业建设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积极应对十年九旱的自然灾害,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天然草地建设与保护的同时,采取项目带动、政策驱动、技术推动等措施,形成了“家家种草、户户养殖”和“小规模大群体”草畜产业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介绍了草业发展的现状与效益,分析了制约海原草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建管用并举,提质扩量增效,因地制宜发展草业的策略。
灌区量水是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调度灌溉水资源,实施计划用水、计量收费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加强灌区经济管理的一项必要措施。自治区1982年水费计收制度改“按亩收费”为“计量收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灌区量水技术和量测设施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灌区用水管理和本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灌区测量水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灌区测量水精度的主要因素,浅谈了测量水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始创于20世纪90年代。在宁夏建设一座333.34 m2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年产沼气400 m3,出栏8~12头猪,温棚收获蔬菜5500 kg,产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本文介绍了“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推广所取得的效益和发展前景,阐述了“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了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文介绍了蔬菜苗素质评价问题的提出,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蔬菜苗素质。 综合多项指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所做试验中对黄瓜、番茄和茄子三种蔬菜作物育苗苗床处理,移栽灵较之百菌清和清水对幼苗具有很好的壮苗效果,主要表现为植株抉化、茎歼变粗、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根冠协调,抗病防病效果显著,出苗效果好,增强了抗逆能力,并得出了移栽灵的使用剂量,克服了常规试验方差分析法只能进行单一指标分析的缺陷。
为探讨营养液中添加NaCl对NFT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养水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测验研究,得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有利于指导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添加250 mg/L、500 mg/L、750 mg/L的NaCl,采用NFT水培系统,栽培小白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最大叶叶长、叶宽、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差异不显著,叶数、地上部鲜重随NaCl浓度的增高而变小,叶绿素含量随添加NaCl的浓度增
在引黄灌区套种小麦5250 kg/hm2的生产水平及大田条件下,模拟了5种不同的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灌头水的前提下,全生育期灌4水(常规方式)能够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时水分的要求,获得最高产量,在水资源正常的情况下,应采用此灌水模式。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从节水和提高水效益的角度考虑,可以采取全生育期灌3水的控灌方式。全生育期灌水超过4次,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不利于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