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颈动脉狭窄成形术中的支架选择问题,介绍了目前可供选择的颈动脉成形支架特点和形状,并且提出了对于保护装置的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颈动脉狭窄成形术中的支架选择问题,介绍了目前可供选择的颈动脉成形支架特点和形状,并且提出了对于保护装置的要求.
其他文献
作者进行了脑卒中后的降压管理的深入研究,指出了脑卒中的预防效果主要取决于有效的血压控制的治疗理念,并提出了治疗方法及治疗原则.
笔者强调了急救对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指出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获得快速规范治疗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远程医疗和中风缓解箱方案.
在哈尔滨地区汉族人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脑梗塞患者其MCP-1启动子区-2518G等位基因频率(0.578,0.646)均高于Rovin报道的高加索人,美国黑人,亚洲人,墨西哥人(分别为:0.29,0.22,0.47,0.47),这表明了不同人种,地区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哈尔滨地区汉族人中,MCP-1启动子区A-2518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作者论述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钙通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指出了血管性危险因素在VCI发病中占重要地位,提出了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治疗后第2d、第7d血IL-1β及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第1d、第2d血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15d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赛美澳)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急性期血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
本文对不同预处理引起的脑缺血耐受和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概括了脑缺血耐受的可能机制,揭示了脑缺血耐受实际上是外界刺激激活了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文章针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介入治疗及临床评价,阐述了专用封堵器介入治疗技术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及治疗原则,并强调了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时首先发生微循环的障碍,然后启动缺血瀑布,最后引起神经无的损伤.因此,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微循环的改变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微循环的治疗也成为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治疗出发,归纳了栓塞事件、血管痉挛、急性闭塞、穿支血管闭塞、高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临床工作经验.
文章强调了脑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简述了TCD检测血管反应性的机制及血管反应性的评价参数,最后列举了屏气试验与醋氮酰胺试验对脑血管运动反应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