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宽频带微带全向天线仿真设计

来源 :2013年全国天线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给出了一款小型化的微带柱面全向天线的设计方法.采用阵列形式让不同的子阵覆盖不同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方位面全向波束覆盖.辐射单元采用双层微带天线,通过上下两个辐射贴片构造双峰谐振模式,从而展宽微带天线的工作带宽.采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其进行电磁仿真优化,结果显示天线VSWR≤2的阻抗带宽达到18%.天线在方位面内可实现全向波束覆盖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面向双模导航应用设计了一种双层贴片的圆极化双频微带天线,可工作在GPS系统L1频段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3频段.上下贴片均采用非对称矩形切角贴片来实现圆极化,通过同轴线馈电进行激励,并采用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实现小型化,四角用于固定的金属螺钉还可以改善天线轴比波束宽度.文中利用HFSS对设计进行了仿真及优化,实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也表明方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向具有高隔离度的双极化缝隙天线,该天线工作于WLAN(无线局域网)2.45GHz频段.天线由四块印刷介质基板组成,且在金属地板上开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缝隙,其中水平缝隙和垂直缝隙分别辐射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该天线结构非常紧凑,尺寸仅为0.488λ0×0.081λ0×O.081λ0.仿真结果表明,天线两个端口的-10dB阻抗带宽均覆盖了WLAN的2.4-2.48GHz,且端口间隔
本文通过设计研究采用双层辐射结构,下层使用四馈点同轴馈电,上层使用四馈点同轴向上馈电方式的新型测量型天线,经过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馈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天线的阻抗带宽,使得天线获得了很宽的频带,涵盖了北斗、GPS、GLONASS的频点,在高频段能达到150MHz的带宽,在低频段,能达到46MHz的带宽,同时,这种天线有较宽的轴比带宽和前后比,实现了天线良好的圆极化性能和较强的抑制多路径效应
针对超宽带定向辐射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微带馈电单极子定向天线.该天线由一个矩形贴片和L型地板组成,微带馈线和矩形贴片印刷在介质基板的项层.通过侧馈的形式,天线在实现很宽带宽的同时,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辐射方向.通过优化,天线的最终尺寸为21毫米×28毫米.与大多数宽带定向天线相比,本文提出的天线具有更小体积.
运用微带天线耦合理论、八木天线原理和微带天线理论,借鉴八木天线设计经验和微带天线制作技术,设计了一种层叠式微带八木天线,在L波段获得了双频带和高增益的效果,并且解决了平面式微带八木天线主波束不能与天线平面垂直的问题.经仿真计算证明,该天线在L波段获得双频带特性和显著的增益效果.
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WLAN/WiMAX系统的小型三频带天线,采用印刷单极子天线形式.该天线由一个圆环形贴片、一个E形枝节以及弧形地板组成,通过加载E形枝节和弧形地板可以形成三个独立的频带.利用HFSS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天线的10dB阻抗带宽分别为390MHz(2.35-2.74GHz),1140MHz(3.06-4.2GHz),1810MHz(5.15-6.96GHz),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加载DGS结构改善微带振子天线带宽的设计思路,DGS结构改善了微带振子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而改善阻抗带宽提高天线性能.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双极化微带振子天线在回波损耗小于-10dB的带宽达到45%,天线极化端口间的隔离度小于-30dB.样品的实测结果与仿真很好的吻合.验证了此设计思路的有效性.显然,同样的设计思路对单极化天线效果是一样的.
本文对一款全向基站天线阵列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方案及加工实物的测试结果.为了满足全向性的要求,选用4个单元天线组阵的形式.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单元天线采取±45°双极化的方式.为了缩小尺寸,对辐射贴片进行了开缝处理,总体尺寸为137mm×137mm×120mm.在辐射贴片上增加一层寄生贴片以展宽带宽,使天线在2.50GHz~2.69GHz的范围内,VSWR<1.5.为了提高端口隔离度,对其中一个端
本文研究X波段宽频带圆极化高增益阵列天线.采用阵列天线排阵方法实现高增益,利用正交"H"形耦合缝隙和多节阻抗变换完成宽带馈电网络,运用了宽带移相器实现宽带圆极化.通过标准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进行了仿真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天线增益大于15dB,天线阻抗相对带宽达到了40%(驻波比小于2);圆极化轴比在工作频带内小于3dB;在仿真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天线工程样机,样机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吻合良好,说明
本文基于螺旋天线的辐射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阵列天线的波束控制方式.首先研究了螺旋天线的宽频带特性和圆极化特性,设计了双臂平面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单元,然后组成四元阵列,利用阵列单元相对旋转角度的变化,改变每个阵元的初始相位,从而实现阵列天线的波束可控.这样的设计简化了阵列天线系统的整体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