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例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SHAW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多数为自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发病率的增高,我国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约有20%-30%的病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出现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疾病,它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治疗胰腺炎方面得到认知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127例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研究,指出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以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为主;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郁气滞证和胃肠热结证;胃肠热结证和肝胆湿热兼胃肠热结证的病情轻重程度要明显重于其他两型。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AMI的医生辨证与聚类辨证,寻找二者的异同,为中医诊断教学改革以及AMI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借鉴。方法:对北京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资料,分别采用频数统计医生辨证和由K-means聚类分析方法产生的聚类辨证,分析二者证型分布和证候临床表现的异同点。结果:医生辨证39个证型与聚类辨证18个证型比较,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为二者的主要证型,其余证型分布则不尽相同。证素组成:相同病位:心、脾,不同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z disease,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伴吞咽不畅、食道及咽部异物感、哮喘、咳嗽等。其中食管粘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具备GERD症状而无内镜下粘膜损害者称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本病中医学多从“吐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以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的一种疾病.据报道西方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西药有明显的依赖性。中医药治疗疾病从整体出发,综合调节,注重辨证论治,且毒副作用小,对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为探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本课题组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疑难病种之一,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特别是控制复发方面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从疗效到作用机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中医药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一发病特点和病机证治规律,我们制定了西医病情分期和中医辨证结合的二步序贯治疗方案,即活动期从肠道湿热证辨治,缓解期从正虚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以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近年来由于消化内镜的广泛使用,在正常人群中本病的检出率逐步升高,可高达25%-50%。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CAG的治疗引起医学界广泛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国内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社会人群中患病率在10%-30%,占消化门诊人数的40%以上。目前,西医治疗FD的药物主要以促胃动力药为主,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五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等,其疗效欠佳,并需长期服用,停药后易于复发。近年来,中药治疗FD方面由于其疗效突出,且毒副作用小,引起医学界学者广泛关注。因此,探索及研究该病的机理和中药治疗方法,为研发新型有效、安全的药物来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根据RomeⅢ标准本病可分为四个亚型,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IBS-D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病种之一,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范畴,既往研究显示其主要证候涉及肝郁脾虚、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脾胃湿热四种,而进一步探讨这四种主要证候与年龄、性别、职业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且临床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目前认为IBS是一种多因素决定的症候群,包括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学说、应激、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异常等。精神心理因素被公认为IBS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共同因素,IBS已被列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IBS属中医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但目前临床诊治用药极其混乱,不规范用药广泛存在,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对中医药治疗IBS-C的客观评价。故临床上急切需要某些明确的客观指标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IBS-C与肠道的动力失常有关,肛门直肠压力的监测除了为判断肛门与腹肌矛盾收缩提供客观依据外,其肛门压力及直肠感觉阈值的改变也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影响。笔者用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的一种病证,其中肠道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而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称之为功能性便秘。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的人群调查资料表明,便秘的人群患病率为3%-17%,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西医对本病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多有副作用。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辨治积累了丰富而宝贵